在学校里,为了上好一节课,我们见惯了师徒制,习惯了教研组的工作安排,认为行政官员对年轻教师的课堂有绝对的发言权。其实,这些司空见惯的场景容易导致教师工作热情降低,让他们在制度框架内丧失创造力,在他人的指点中失去话语权。
佐藤学教授在自己的多部作品中,把教师之间的这种关系定义为“同僚”关系,认为在学校封闭的环境内,学科组教师之间很难实现真正的平等与对话,除非打破“同僚”特性,让教师走上“专业化”“实践化”道路。
为了改变教师之间的“非理想”工作状态,我们学校教研组的年轻教师自发聚集在一起,发动了一次“破冰”之旅,将组内的教研活动变成了“青年论坛”。最近,我们讨论的是《芳华》这部电影,许多人看了电影后,都会晒自己18岁的照片,但冯小刚导演曾说,“有青年不一定有芳华”,因此对于芳华的解读见仁见智。其实在看完电影后,一些同事对冯小刚那一代的“芳华”也很感兴趣,所以我们便一起阅读那个时期的作品,一起关注冯小刚的电影历程,一起感受一个导演的“坚硬与柔软”。同时,我们把严歌苓的小说作了对比阅读,发现那些相依为命的人往往只是一个假象,人的扭曲与复杂远远超过自己的想象。我们尽情地谈论着电影与小说,在一个纯粹的时空里,享受着一个教师难得的自由与虚无。我想,这也是“论坛式”教研的诱惑所在,它可以让人暂时远离日常,获得诗一般自在的感受。
除此之外,我们也谈论当下最热门的教育教学话题,从批判思维到整本书阅读。每个人依次推荐阅读书目,发表自己的看法。当我们提出“论坛式”教研时,便已经意识到一个教师开放的心态、开阔的格局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还是像从前一样封闭、自满,不去了解周围的世界,很快便会成为“缺乏魅力”的一群人。所以,我们会关注各个教育微信公众号更新的内容,其中一些文章也是我们讨论的话题,对于重要的教育活动也会第一时间关注。
在学校现有的教研环境下,最难打破的不是同一个学科、同一个办公室的同事关系,而是不同学科、不同年龄教师之间的关系。在“学科融合”的今天,我们也渐渐发现:仅有文学、教育学的背景不足以让一名教师走得更远,还必须有意识地承担起“文化自省”的角色,能够从历史、哲学、审美的角度看待同一个问题。因此,我们邀请历史组教师讲鲁迅的写作背影,邀请政治组教师谈金庸的哲学观。在各种思想观念的激荡下,我们发现日常教学场景并不是那么枯燥乏味,也有不断获取新知的激动与快乐。
“论坛式”教研不仅让教师的心态、格局发生了微妙的转变,也影响了我们的教学行为,不再拘泥于教材与考试,而是着力提升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会不断推出各种学生读书活动——古代文化知识竞赛、“为你读诗”朗诵比赛、“新闻1+1”手抄报等,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让我们获得职业认同和价值认同。
虽然许多时候我们无法做到各方面的“平衡”,但在“开放式”“共享式”论坛的帮助下,大部分教师开始有意识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在课堂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上作出调整。不仅如此,讨论与对话的方式也让我们可以畅所欲言,碰撞出更多智慧的火花,成为论坛里真正的“主角”。
(作者单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新都香城中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3月28日第5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