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春天,我们遇见了西工之路的春天!
这是中国教师报跟踪关注了7年的一个区域课改经验。一个经验的产生往往不是偶然的,它一定汇集了各方的力量。洛阳西工区也一样。
从这个区域课改的策源地西下池小学开始,他们就一直汇聚更多好教育的力量努力定义着“心教育”的特质:有爱,有自由,有尊重,有规则,有故事。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区域教育不断改进的努力,他们视每一个孩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努力培养“内心充盈的孩子”,努力“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西工区的课改经验至少有三点启示:
一是实现了教育立场的切换,即从成人立场转向儿童立场。如果说儿童立场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立场,那么坚守儿童立场就是西工区教育变革遵循的价值观。什么是儿童立场?西工区的教育给出了另一种答案。人们总是习惯于遗忘过去,包括自己的童年。于是,由成人主宰的教育总是一厢情愿地按照成人的意志去设计,并且是以爱的名义。但有时,这样的爱一不小心就可能滑向一种伤害。
教育变革走到最后,必然要回到儿童立场上来。西工区的教育用行动表达了他们遵循的儿童立场。他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更符合儿童的需要,所有的努力都尽可能地为儿童提供“有准备的环境”,尽可能地开设丰富的课程,尽可能地建设让儿童有存在感和获得感的课堂,尽可能地让儿童在“爱和自由、规则与平等”的环境中,过一种更丰富、更好玩的小学生活,进而经历从身体到情绪、感觉、心理、认知以及精神的完整成长。
二是实现了小学教育由单向改革向系统变革的嬗变。不是每一种改革都能指向系统和完整。西工区的教育变革始于课堂,但没有止于课堂,而是从课堂出发覆盖了学校教育的全部,甚至实现了学校、家庭、社区三方力量的统整。他们联结了更多的家庭、家长,站在了共建教育的一端。西工区的课改关照了三个环境:物质环境,课堂与课程环境,成人环境。三个环境的建设让学校成为美好事物的聚集地,让学生在不断遇见美好的过程中使“成为最好的自己”有了最大的可能性。
值得关注的是,成人环境是西工教育人眼中最重要的环境。在建设成人环境时,西工教育人不是去改变他人,而是重建自己的内在景观,让每一个教师、家长从自我改变开始。当自我改变的人多了,新的教育样态就会出现。
三是实现了从爱儿童到懂儿童的转型。当儿童立场被确立为教育变革的根本立场,当爱成为教育的核心词,我们拿什么去正确地爱我们的孩子?我们怎么才能更好地看清爱儿童的真相?这一切都需要不断地走进儿童的世界。如何认识儿童、发现儿童、读懂儿童,西工区教体局给一线教师更多的方法、路径与工具。西工区教师一直在学习对儿童的认知与理解,他们坚持写儿童观察日记,以此理解儿童行为背后的语言密码和真实诉求。这样的努力让他们的“爱和自由”变得真实而有质感。
如果说研究儿童是西工区教师成长的核心课程,那么读懂儿童则是西工教育最大的方法论。
教育如何更好地抵达儿童立场?显然,西工区为基础教育变革贡献了一种解决方案。他们开启了区域教育变革的一种全新秩序。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11日第1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