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的是野鸭,那种比家鸭轻盈的,自由的,美丽的,也胆小的鸭。
那时野鸭常见。故乡的池塘、河道、沟渠、堰塘,都是野鸭出现的地方。比家鸭个头小,麻头,羽翅暗褐,带暗黄或白、黑斑点,会凫水。起始,还见两痕波浪循着野鸭潜水的踪迹在水面如蛇游动,倏忽,波浪不见,水面恢复平静,而野鸭无处可寻。你正以为它会在这一弯清水溺亡的时候,它却出现在岸边一蓬枯黄的蒿草中,叼着一条银白色的小鱼,享受着一湾清水给他带来的美餐。一边生吞活咽,一边甩动脖子,头顶的水珠四散飞开,在粼粼的水面落下,荡起阵阵涟漪。
秋末深冬,是野鸭出现的时节。薄雾绕河,秋凉如水,大地一片萧瑟。它不顾寒凉,不顾寂寞,出现了。在晨雾缭绕的河面,或是撩翅,或是凫水,或是什么也不干,浮在水面,悠闲而自得。在青苔荡漾的池塘,“嘎嘎嘎”地叫唤,声音清脆,剪开秋的宁静、冬的寂寥。在秋收后的稻田中,亦步亦趋,寻觅、啄食农人遗漏的谷穗。在蒿草之中,绿头,白羽,身体麻黄或者暗绿,衬着枯败的蒿草,亮眼而鲜艳。随意一瞥,宛若见古典国画,白雪苍茫之处,立一株红梅,令人惊喜。彼时,我宁愿相信,这野鸭的造访,不是为了过冬停歇,只是为我寂寥的乡村添几许鲜活与诗意,为我寂寞的童年增几缕温暖和欢快。
见过野鸭飞翔。在落霞满天的襄河边,它们在天空翱翔,羽翅成云,凑成“与落霞齐飞”的壮景。鸭群下,襄河秋水荡漾,芦苇轻摆,远方渔帆点点、涟漪阵阵,长天一色。它们展翅,如灵猿舒臂;俯冲,如鹰隼猎食;滑翔,如鹤舞云天。本是天外物,无处惹尘埃,看着看着,便不由得呆了、痴了,然后,也学着它,张开双臂,欲展翅飞翔。没想,“噗嗤”一声,摔倒在地,落了个“狗啃泥”。爬起,我不气,也不恼。
鸭子曾出现在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里,“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桃花灼约,竹枝青青,三五只绿头的鸭,从古典的诗中探出头来,吟哦之间,一股鲜活的色彩和春意顿时涌上心来。儿时,总以为苏轼笔下的鸭是野鸭,长大才知道不是,而是肥头肥脑的家鸭。便觉蹊跷,这么美的诗,怎么能钻出一群家鸭呢,岂不是毁了诗的意蕴,累了东坡的盛名?
初唐的王勃是真正见过野鸭的,在鄱阳湖边,滕王阁畔。落霞下,野鸭群飞,鄱阳湖,秋水荡漾,蓝天飘白云,泛霞戏波影。青年才俊看痴了、望醉了,笔落文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从此,溢美于《滕王阁序》中,流淌在历史长河之上。
老家的野鸭没有这么幸运,它们是猎枪下的猎物,是刀俎下的美食。曾近距离地瞧见过一只野鸭,那是村里的木二大叔用猎枪从刁汊湖打来的。它被绑在抢管上,羽翅凌乱,滴着淋漓的鲜血。它死也没有闭眼,睁大眼睛,望着天空,似乎寻找着什么。只是,它什么也看不到,什么也找不到了。深秋天旷,蔚蓝深远,正好,一群野鸭,从它怅望的天宇飞过。
一晃多年,再也没有见过野鸭。我只能在图片中、电视中,偶尔回忆它过去美丽的身影。
(作者单位系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培英实验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4月11日第16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