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明朝端午浴芳兰

发布时间:2018-06-20 作者:朱耀儒 来源:中国教师报

“端午”一词,最早见于晋人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全国各地普遍开展诸多活动:赛龙舟、吃粽子、系长命缕、佩香囊、饮菖蒲酒、薰苍术、赐衣、铸新镜、贴天师符、打马球等。这些活动往往反映在敏锐而多情的诗人作品中,为我们展示了古人丰富多彩的精神生活场景。

端午节场面最大、参与人数最多的活动是赛龙舟。众所周知,赛龙舟是纪念屈原的一项活动,但据闻一多先生考证,龙舟竞渡的习俗早在屈原之前就已经存在。他认为,龙舟竞渡是一次盛大的典礼,屈原在他的《涉江》里也有关于竞渡风俗的描述:“乘舲船余上沅兮,齐吴榜以击汰。船容与而不进兮,淹回水而凝滞。朝发枉渚兮,夕宿辰阳。”这种众桨齐划、冲波击浪的行驶,就是竞渡习俗的反映。由于屈原投水之日正逢端午,人们便将各地原有的端午风俗与纪念屈原巧妙地结合起来,使这个充满原始崇拜的节日放射出新的光辉。

唐代是竞渡活动发展的鼎盛时期,诗人张说在《岳州观竞渡》中如此描写竞渡盛况:“鼓发南湖溠,标争西驿楼,并驱常诧速,非畏日光遒。”其争先恐后、飞速似箭的情景可见一斑。龙舟竞渡时,箫管齐奏,船夫高歌,乐声、歌声、击水声响成一片,热闹非凡,正如储光羲描写的那样:“落日吹箫管,清池发棹歌,船争先后渡,岸激去来波。”不过,描绘龙舟竞渡最生动的要数诗人张建封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鼓声响起,两只龙船飞跃而出,排排木桨如万剑飞舞,震耳鼓声似千雷炸响,在龙船接近目标时,鼓声逐渐急促起来,岸上观看的人们挥舞着彩竿,呼喊声惊天动地。

端午的另一项活动是吃粽子,这其实在汉代已形成习俗。粽子又叫“角黍”,原本只是一种时令食品,没有什么纪念意义。屈原投汨罗江而身殒后,人们将吃粽子与纪念屈原联系起来,在端午这天向江里投放粽子、米糕等食品,让鱼、鳖不要吞噬屈原的躯体。端午节吃粽子也有人们相互赠送、品尝时令食品的用意,宋代诗人欧阳修就曾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系长命缕也是在汉代就形成的风俗。每到端午,人们用青、赤、黄、白、黑五彩丝线合成细索系于臂上,称为“长命缕”。据说,长命缕可以驱瘟病、除邪气、止恶瘴,宋代诗人苏东坡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一句“彩线轻缠红玉臂”,将人们系长命缕的画面写得惟妙惟肖、栩栩如生。饮菖蒲酒也是常见的端午习俗。菖蒲是一种中药,具有性温味辛等特点,能开心窍、祛痰湿,对治疗风寒、胃病均有较好的疗效。欧阳修曾写到饮菖蒲酒的习俗:“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此外,古代宫廷每到端午都要宴请群臣,并有所赏赐以示恩宠。皇帝的赐物是扇子、粽子、长命缕、衣带等。唐代诗人杜甫的《端午日赐衣》写道:“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诗人不仅描述了皇帝赐衣带的情景,也以敏锐的眼光揭示了皇帝的真正用意——那就是赠你一个小小的物件,却让你终身都要承负圣上的恩情。

(作者单位系陕西教育报刊社)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0日第16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