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土变篆字”是吉林省通化市通钢一小学生可以学习一整年的课程。学生首先从了解每个汉字入手,选择一首古诗,研究每个字的产生和演变过程。准备好材料后,学生将泡沫板切割成大小一致的方块,再把做好的笔画贴在上面,给泡沫板涂黑色、文字涂金色,晒干后一个篆体字就完成了。集齐不同学生制作的篆字,就可以组合成一首诗,学生再用粘土为古诗配上图画,成为一幅完整的作品。
篆体字亦图亦文,学生对其情有独钟,课程不仅丰富了学生学习汉字的方式,还实现了学生在玩中学。
张一博/图 任秀波/文
《中国教师报》2018年06月27日第7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