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家长陪读现象普遍存在,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家长陪读的盛行映射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是区域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尽管《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的目标,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但透过家长陪读现象仍然可以发现,区域内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不均衡。家长为了让孩子享受到高质量的教育,不仅把孩子送进城市学校读书,而且自己也放下一切农活、克服重重困难到城市陪读。而在城市里,家长会选择把孩子送到优质学校读书,有的甚至为此放弃自己的事业全职陪读。
二是唯成绩论的应试教育观念仍然存在。近年来,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校和家长的观念有所更新,但仍有一些学校、教师和家长还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误区,还存在教育功利思想。许多家长认为,孩子只有分数高、成绩好才能考上理想的中学、大学,将来才有好工作、好前途。不少学校以升学率评价教师的教学水平,上级行政部门拿升学率考核学校领导业绩。这些都为陪读提供了土壤。
三是孩子缺乏独立生活能力。当下,孩子习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独立生活能力差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许多陪读家长对孩子的饮食起居照顾得无微不至,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会独立生活、独立面对问题。否则,一旦离开家长独自生活,就会不堪一击。
针对由家长陪读所引发的教育问题,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解决:
一是重视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的资金投入,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区域内教师轮岗制度,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切实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严格遵守义务教育阶段区域划片招生制度,严惩违规招生行为,以此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二是努力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真正转变。家长、学校乃至整个社会都应转变教育观念。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顶层设计,改革评价机制,不唯升学率评价学校和教师。教师和家长更应该摒弃功利思想,淡化分数与成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是家长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生活的能力。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教育、引导,家长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实现由家长包办到孩子“包干”的转变。要着重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放手让孩子学会适应环境,学会与人相处,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自律意识。
(作者单位系辽宁省调兵山市第三小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04日第3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