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班级层面的教育合力是同频共振的生命交响曲。班级和家庭应携手共进,为孩子的自然生长创造有温度、有故事的教育磁场。

家长是班级的教育合伙人

发布时间:2018-07-18 作者:龚 涛 来源:中国教师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最完备的教育是学校与家庭的结合,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教育影响的一致性。

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是相辅相成、紧密联系的,只有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充分发挥优势,学生才能获得更加优质的发展环境。对于班主任而言,与每一位家长形成亲密的合作伙伴关系,初心都是为了支持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如何对家长进行引领,使双方成为站在统一教育战线的合伙人?首先,班主任要基于对家庭教育的深刻理解,拥有渴望寻找更多教育力量的初心;其次,班主任要用对教育的专业认识和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教育情怀,感召家长的主动参与;再次,本着“山不过来、我就过去”的原则,主动邀请家长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教育教学活动中。

如何让家长群体成为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学校的班主任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功能,进行了有效的探索和实践。

班级家委会有效保障了班级民主管理的实施和重大活动的策划。每学期,班级的第一次家校共同体见面会,一个重要的议程是家委会成员的竞聘。班主任在班级微信群上传“家委会自荐表”,动员全体家长以“支持者、贡献者、服务者”的心态积极参与班级管理和建设。班主任根据家长报名情况,安排进行班级竞选演讲,全体家长举手表决,竞选者会毫不吝啬地宣讲成为家委会成员会给班级带来什么样的教育资源和贡献,以及自己对班级事务热心参与和贡献力量的表态。

家委会确立以后,成员成为班级的“代言人”。举行班级活动时,时常看到家长搬着桌子、举着凳子、爬着梯子,为活动布置优美的环境。你来涂画展板,我来端水拖地,你来为学生租衣服,我来为学生化化妆……每次看到这样的镜头,我都会感慨:一个优秀的班集体是由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创造出来的。

主题丰富、形式多样的“家长讲堂”成为打开学生视野的一扇窗。在我们学校,每双周周五下午第一节课是班级开设家长讲堂的时间,来自各行各业的家长群体有着不同的职业特点、人生阅历、童年趣事,这些都成了家长讲堂的主题。有医生爸爸带来的卫生保健课,有大学教授带来的手工实验课,有银行经理带来的理财课,有留学经历的宝爸萌妈带来的国外见闻课……还有的班级已经探索了针对男孩、女孩不同性别的主题教育课,课堂内容丰富多彩,课堂形式异彩纷呈。

家长讲堂的开设有效地增进了家校沟通的亲密度,家长走进班级也感受到了教师的辛苦付出。同时,他们的身份转变为教师,感受到了学生积极学习的兴趣,也找到了付出的成就感。

创意家庭联谊会,让班级所有家庭成为交流教育经验的互助组。每一学期,班主任都会发出倡议,开展涉及所有家庭的联谊会,所有家长带上孩子一起聚会。每一次联谊会的组织与策划都由家长代表负责,约好时间,选好场地,立好主题,定好流程,安排好各项物资,提前做好各项筹备工作。这是班级搭建的家庭情感融合、达成教育共识的一个交流平台,每次的联谊会突出仪式感、教育感,每个家庭在活动过程中快乐参与、收获幸福。

拓展游戏、聚餐、育儿经验交流、集体游学、读书分享等都可以成为家庭联谊会的主题,这种形式有别于在教室组织的活动,可以更深层次地增强家长之间的情感系数,促进学生友谊的形成。家庭与家庭之间相互影响,结盟为分享家庭教育经验的互助组,也就形成了有效的教育影响力。

设置“家长义工团”,使之成为支持班级建设的有效力量。根据班级学期计划,需要家长助理时可以设置“家长义工岗”,岗位的设置根据班级家长群体的特点而定。“课程建设组”可以由学生的特长兴趣来确定家长讲堂的开设,“安全保障组”可以负责学校、班级大型活动的组织管理,“心灵关爱组”可以为学习或情感有困难的学生提供沟通服务,“品牌推广组”负责班级成果的发布、编辑《班级报》、管理微信群等,“后勤服务组”负责班级活动的物资采购及环境创设,保障班级活动顺利开展。

家长义工团要进行文化建设,做到有激励动员、口号行动、评价引领,需要班主任带着家长共同行动、共同做事,带着家长成为学习共同体。

如何让家长成为班级的教育合伙人?我认为,可以从“课程开发”的角度创新许多形式。班级和家长建立合伙人的教育关系,其目的是站在同一个平台上从不同角度对孩子实施教育,建立一种家校合伙人的共进互利关系,让班级和家长资源有效对接,共同完成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一起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作者单位系河南省郑州艾瑞德国际学校)

《中国教师报》2018年07月18日第11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