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在课改实践中追求卓越

发布时间:2018-09-12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副校长 夏立新 来源:中国教师报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的总目标,要完成这一目标,必须付诸全面科学的教育教学研究,必须付诸持之以恒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程改革,课程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堂改革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发展。教师只有在课程、课堂改革的长期实践中才能成就自我、服务国家、造福社会、走向卓越。

卓越教师应是高尚师德、先进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和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的集大成者。陶行知先生叮嘱广大教师,要“爱满天下,乐育英才”“以教人者教己,在劳力上劳心”。可见,德与爱是教师的必然属性,无爱无以成师,无德无以立教。教育更多的是关注人,要充分重视对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卓越教师应该是师品、师识、师能、师行俱佳的人。师品,指教师的理想信念、仁爱之心、责任感;师识,指教师是有专业知识、意识和见识的集合体;师能,指教师要有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引导能力、教育评价能力、教育研究能力、教育拓展能力;师行,指教师教育理念合时、教育认识合理、教育行为合规。具体到教育实践上,卓越教师应乐教、懂教、善教,从知识的占有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从知识的加工者变为学习过程的导学者,从课程的执行者变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从“教材”的搬运工变为教学方法的创新者,从传统的“教书匠”变为教育教学研究者,从“知识固守者”变为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者,致力于在教育教学理念、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教学反思中追求卓越,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新时代教师。

如何在长期的改革实践中追求卓越?有四对关系必须在课改实践中重点把握。

一是中国特色和世界借鉴的关系。世界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的发展经验可以为我国教育改革、课程改革提供借鉴,我国教师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总结吸收国际教育发展、课程改革发展的有益经验。但更重要的是,各国教育发展、课程改革都必须立足于本国具体实际,致力于探索总结实践符合本国经济、政治、文化、历史特点的教育教学改革之路。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首要基点,必须立足于本国实际进行探索和实践,这也是世界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的共同经验。

二是共同标准和校本研究的关系。教育改革的关键在课程改革。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进步,国家和地方相应的教育质量标准、课程标准等越来越规范、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如何进一步把国家和地方的课程标准校本化问题。教育改革的发展,需要积极依据学生的需求和学校的实际能力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越来越考验着学校、教师的校本研发能力,这也是师范大学开展卓越教师培养需要着力强化和研究突破的关键问题。校本研发问题反映的是教师和学校创新能力的问题,校本研发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的重要能力。

三是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关系。卓越教师成长必须把视野放在职前职后一体的环境中培养。教育工作是一项实践性非常强的工作,实践性是教育工作的根本属性,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形成教育能力的反思性提高和螺旋式提升。正是在此意义上,师范大学肩负着教师教育职前和职后教育一体化的重要使命,帮助广大教师在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的一体互动反思中不断进步,迈向卓越。

四是经典教育与新兴发展的关系。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教育传承和教育发展问题。一方面,经典的教育教学方法、内容形成了强大有效的教育模式,保证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另一方面,时代和新兴技术的发展,又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教学创新模式。新的时代环境下,首要的是如何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资源汇聚、数据分析的强大优势,推进个性化、自主性、合作式、探究性教学,致力于打造基于现代信息技术支撑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真正实现教育教学工作“学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融合。

总之,教育教学是一项持之以恒的工作,广大教师要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成长,在实践中走向卓越。

《中国教师报》2018年09月12日第3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