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管服”改革如何深入推进并取得实效,结合区域教育的实践和各地教育改革经验,教育“放管服”改革需要回应学校教育该“干什么”“怎么干”“怎么评”三个根本问题,以确保有效推进教育治理的现代化。
学校教育该干什么:责权明晰为减轻负担
现代学校发展需要政府、学校和社会积极参与和支持,三者都是教育发展的必要主体,但责权必须明晰。一方面,如果政府参与教育管理过多,检查、调研、评估层出不穷,行政管理的“越位”,会逼迫学校干部“跑关系”“跑项目”,学校教师疲于应付“填台账”“写报告”;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及家长对学校教育个性化要求过多,个别诉求较多,学校教育承载社会问题的职能就会被无限扩张,将会无限增加学校运行成本。因此,明晰政府、社会与学校的责权边界,把不属于学校教育的职责予以清除,把学校教育应有的职责予以强化,让学校干该干的事,让干部教师净心、安心、全心办教育,这应当是“放管服”改革的关键。
基于此,按照《重庆市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工作方案》,九龙坡区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宏观管理,依法明确政府、学校、评价机构、家庭的基本权益和应尽义务。一是不断优化行政管理职能,加大政府简政放权力度。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的原则,推行清单管理,采用“清理权力—确定权力—公布权力”的步骤,厘清权力边界,明晰“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履职清单”。二是完善规范性文件的审查和备案程序,健全规范性文件的合法性审查机制。严格控制针对各类学校的“三评一查”(项目评审、教育评估、人才评价和检查事项)。三是坚持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制定教育简政放权改革10项工作举措;加大行政监督和问责力度,形成政事分开、权责明确、统筹协调、规范有序的教育管理体制;通过明晰责权边界,实施清单式管理,让政府放下该放的权力,减少对学校教育的行政干预;让社会和家庭负起该负的责任,加强与学校教育的密切配合;让学校干部教师将主要精力回归教育教学,全面履行立德树人的根本职能。
学校教育该怎么干:制度健全保办学自主
学校教育该怎么抓,如何真正落实办学自主权,这是“放管服”改革的重中之重。加强学校内部和外部治理,进一步落实办学自主权,成为教育改革的热门话题,也促使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健全制度。
近年来,重庆市引导和鼓励各区县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九龙坡区积极响应,为优化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进行了积极探索。全面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领导。依托中小学基层党组织,监督学校“三重一大”事项,推进基层党建与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师资建设有机结合,促进教育教学发展。推进“一校一章程”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在章程制定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各方参与章程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健全章程初审、复审、终审、审定及核准程序,确保章程的严谨性、周密性和科学性。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各中小学成立了校委会、工会、家委会,有条件的学校成立了学术委员会,由此形成以教代会、家委会、校委会、学术委员会为基本形式的学校民主决策机制。全面开展依法治教。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聘请专家和律师担任法律顾问,为学校全覆盖式提供纠纷调解、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等服务;完善依法治校示范校评估标准,设置组织领导、民主管理等指标体系,通过“以评促建”“一校一查”“动态复查”等方式创建法治示范校。
学校教育该怎么评:督导激励促办学活力
教育评价是依据已确立的教育目标,通过使用一定的技术和方法,对所实施的各种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科学判定的过程。一方面,从管理部门及管理者的视角看,期望通过教育评价有效检验教育教学的绩效,以达成过程激励和导向作用。另一方面,管理即服务,教育评价应着眼并服务于教育的长足发展,注重评价时机、形式、方法、尺度的科学性,充分体现管理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教育治理机制的构建中,教育评价对持续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具有重要作用。
重庆市九龙坡区围绕办好公平而有质量教育的目标,积极探索教育督导和评价机制改革,有效助推区域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归口督导职能,减少检查活动。区教委厘清科室职责,将检查事项归口到行政科室,将评估事项归口督导部门,形成教委决策监管、行政科室指导、督导部门评价监督的“三维”督导评估机制。优化办学综合目标考核方案。实施分层次评价、多维度评价和发展性评价,围绕学校管理、教育质量、队伍建设、安全工作等指标进行综合考评,突出办学特色、课程建设、师德师风、学生教育等内容,对改革成效明显、发展特色突出的实施鼓励性加分。引进第三方评价。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入“第三方民意调查专业机构”,围绕校园环境、教师素质、食品卫生等指标进行调查,以民意反馈倒逼学校改进办学行为。加强督导评估结果应用。依据督导评估结果,对每一所受评学校提出具有针对性、实效性和导向性的督导评估书面意见,发挥评价的导向、调控、激励和改进作用。
(作者单位分别系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重庆市九龙坡区教育委员会)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14日第14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的通知》精神和要求,采...
为深化高中阶段办学体制、人才培养模式等综合改革,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实用型、...
从90年代末开始,晋中就着手探索中考制度改革。在近20年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特色模式...
高中带动战略内涵为“统领三驾马车,齐推并进;统筹三大系统,协同发力;完善五大体系,保驾...
弹性离校是沈阳市自主创新的一项惠民利民新政。新政直面“家长接孩子难、课后辅导难”这一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