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年少读书、年轻教书、天命办学,他一辈子就没离开过学校。创业办校30年,他始终默默耕耘在民办教育一线,不张扬、不急躁、不浮夸、不功利。

刘文魁:迷恋一个纯粹的世界

发布时间:2018-11-21 作者:本报记者 褚清源 来源:中国教师报

刘文魁,九三学社社员、郑州科技学院董事长,曾荣获九三学社全国十大楷模称号。

他幼读私塾,13岁上小学,20岁留校做教师,34岁跟随华罗庚先生在全国推广“优选法”,49岁第一次走出国门,50岁开始创业,为贫困生创办一所大学,70岁他所创办的大学擢升本科,80岁依然激情不减,致力于做应用型大学的探路者。他将自己创办的大学作为生命的主场,默默耕耘30载。他被称为“奋斗先生”。他就是郑州科技学院创始人刘文魁。

一位有故事的人

从租几间简陋教室起步的1988年,到在全国民办高等教育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2018年,刘文魁创办的郑州科技学院历经30年时间,实现了从0到1、从1到N的跨越式发展。学校从最初高考落榜生的“避风港”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一方“旗舰校”,30年来创造了从非学历教育到高职教育再到本科教育和国外合作办学“三级跳”的蝶变,走出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之路。

虽然现在刘文魁创办的郑州科技学院已经实施本科学历教育,他本人也是数控专家,曾跟随华罗庚先生7年,是全国九三学社十大楷模之一,可谓是名副其实的民办教育创业人,但很少有人知道,他小时候因为家穷读不起书,差点成了文盲。

刘文魁的人生攒满回忆。

童年时期,刘文魁是在逆境中度过的,但他却能在逆境中找到向上的动能。读过不到一年的私塾,诵经典,习书法,这样的学习生涯给他积淀了什么样的国学功底?

少年时期,艰难求学,家庭贫困的他因为无钱读书常在学堂外旁听,幸运的是,他遇见了一位好心的校长,给了他免费上学的机会,这样的求学经历对他后来的办学之路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青年时期,凭借自己的努力,最终理想照进现实,成为一名工科教师,工作期间跟随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推广“优选法”,这样的经历又对他的治学打下了怎样的根基?

中年时期,以借来的10万元为启动资金创办大学,因为是租房办学,曾在3年内7易校址;因为没钱交房租,曾被房东锁在屋里不让出门;在征地建校过程中更是遭遇了难以想象的阻力。在内忧外困的情况下,他是如何与困难相处,最终“突出重围”的?

如今,已经年届80的刘文魁,依然工作在第一线,每天早出晚归,坐在那间如今看来还有点简陋的办公室里思考学校未来,是他的必修课。毫无疑问,这所大学几乎是他生活的全部。这又是怎样一种坚守?

刘文魁一生的故事主题,就是创办一所大学的故事主题——

他是一位“与困难为友”迎难而上的创业者。从一所场地靠租赁、教师靠聘请、资金靠借贷的“三无大学”起步,到今天累积资产近20亿元,为社会培养了10多万人才的本科大学,期间经历的挑战与艰难不胜枚举。曾因自学考试专业设置问题引起的风波差点导致学校夭折,也曾因基建产生纠纷被工人围堵……这么多棘手的问题,最终刘文魁都凭借不服输的精神闯过了一道道难关,将自己的大学不断带向一个个新的高度。

他是一位不忘初心、守正出新的办学人。“不等、不靠、不要、不拿”是刘文魁办学和做人的原则。实干与远见,在刘文魁的办学路上是两种极致的并存。刘文魁具有创始人身上应有的大局观、方向感、平衡感和意志力。他始终踏踏实实办学、勤勤恳恳育人,不盲从,不上市,不玩资本,不过度依赖政策。如今,拥有机械天赋和工匠精神的他又锁定了“新工科”,志在“新工科”建设上做真正的领跑者。

“守住寂寞,练好内功。”刘文魁说,“这一生除了教育,再无其他多余的追求,一心只为做最真诚的教育,做最值得学生信赖的教育。”

一桩有意义的事

30年前,50岁的刘文魁开始创业。对许多50岁知天命的人来说,通常是守业的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再去选择打拼。然而,刘文魁却毅然决然走上了创业之路。“如果仅仅是心动,理想永远只是理想。”刘文魁发出这样的感叹。

刘文魁创业的年份是1988年。这一年,改革开放刚刚走过10年。当时,正值百废待兴之际,国家提出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民办大学正是在这一波澜壮阔的背景下逐渐复兴的。

他义无反顾地选择创业源于一次走出国门受到的思想冲击。

1987年底,新加坡。一个中国考察团来到这里进行教育和经济考察。这个考察团由九三学社河南省郑州市委组织。刘文魁是考察团成员之一。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了一个与中国有着相同文化底色和不同制度的国度,刘文魁对外面的世界充满期待。新加坡的高等教育普及率远远超出了他的想象,而国内的大学入学率之低则令他心情沉重。一个知识分子的使命感、责任感,让他心中渐渐萌生了一个清晰的想法——回国创办一所可以为国家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大学。

时间不等人,说干就干。

改革开放刚好走过10年,彼时的创业,只是一个“窄门”。身边的许多人会对创业者抱有异样的眼光,但对于已知天命的刘文魁而言,人生短暂,只争朝夕。在办学过程中,刘文魁作为创始人自然承担了无穷的压力与风险。尤其是面对每一次艰难抉择时,尽管谁都无法预知未来的结果,但他并不回避,每一次在别人看来似乎不太靠谱的决定最终都迎来了让人惊喜的结果。

1988年5月16日,在经历了艰难的努力之后,最终经教育部门批准,“中原职业大学(郑州科技学院前身)”正式成立。

从此,一位年届50岁的大学教师创办的民办大学登上了历史舞台。

创业是一条不归路。自从创办这所大学,刘文魁很少有休息时间,越是到了周末越是最忙的时候。创业之后的工作就像一个黑洞,吸走了他的时间和生活。差不多每个晚上他都要熬夜,当人们早已进入梦乡,刘文魁窗前的灯却依然亮着,他为学校发展夜不能寐。

创业之初,工作千头万绪,困难重重。校舍、资金、师资、设备等一系列问题刚刚得到解决,一场风波又将学校带入预想不到的低谷,原先合作办学的几位同事借故走开……

前方总有无法预知的考验,“顶住”是刘文魁遇到困难时唯一能给自己的勇气和力量。“困难就像弹簧,你强它就弱,你弱它就强。”刘文魁说。

一所大学的蝶变

在郑州西郊一个叫学院路1号的地方,是刘文魁教育长征中再出发的地方。

1995年底,刘文魁通过多方实地考察相中了位于郑州市二七区马寨镇的一块地。此时,已年近六旬的刘文魁表现出年轻人的创新精神和魄力。“结束租房办学历史,自征一块地建一所属于自己的学校。”他的征地之梦起航了。但在许多人眼里,这是一个多么不靠谱的决定。

1997年,学校被授予“学历文凭考试河南省首批试点院校”,学校更名为郑州科技专修学院;2001年,郑州科技专修学院正式更名为郑州科技职业学院,这意味着拿到了通向高等教育统招序列的入场券。刘文魁激动不已。努力了这么多年,他终于拿到了通往更美好未来的一张船票。

对于郑州科技学院来说,2008年同样可以用一个巨大的感叹号来表达。学校迎来20年校庆之时,也迎来了晋升本科的好消息。

2008年5月16日,在升本揭牌仪式上,刘文魁迎来了自己的70岁生日。没有点亮蜡烛,没有唱生日歌,没有一切与生日有关的元素。刘文魁从来不在乎这些。他知道,升本是自己70岁生日最好的礼物。本科院校好梦成真,这是学校发展史上一次历史性跨越。

升本后的郑州科技学院既在层次上区别于专科教育的技能型,又在人才培养上区别于传统大学的精英化,确立了应用型本科大学的办学定位,如此更好地顺应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趋势。

工科出身的刘文魁自然对工科教育情有独钟。从少年求学时在自己胳膊上纹了一个“工”字开始,他就注定了一生与工科有关。所以,刘文魁从一开始就下定决心创办以工科为特色的民办大学。

从2008年升本至今,郑州科技学院一直在工科转型发展上主动布局谋划,积极与地方经济发展接轨。2017年,学校36个本科专业中,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主体的工科专业有20个,与新工科有交叉或联系的专业有7个,两者共占到本科专业总数的75%。

自2017年开始,学校先后与中机教育发展集团共建面向智能制造装备技术、3D打印技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智能制造学院”;与河南云和数据有限公司共建面向虚拟现实技术、大数据信息技术与云计算的“泛IT学院”;与怡亚通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共建面向“一带一路”和中国郑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的“全球供应链&跨境电商学院”等。这些工程应用学院立足地方经济需求,与地方产业深度融合,用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出新工科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

能见证学校改革发展成效的是一批批优秀人才和高水平的创新成果。2016年,在中国工程机器人暨国际公开赛上,学院学生自主研制的工程越野对抗机器人和物联网智能家居管家机器人荣获一等奖;智能制造学院的大学生研发的3D打印机技术日臻成熟,多次在国家级大赛中名列前茅获大奖;2018年,学校泛IT学院两个新工科建设试点班的54名大学生与智能制造学院赛腾工程师班的141名学生顺利毕业,并全部进入IT企业高薪就业……

为打造工科品牌,刘文魁一如既往地努力。当一个人迷恋于自己的工作时,整个世界就会纯粹起来。刘文魁耐得住寂寞,经得起诱惑,将自己的全部智慧投入到学校发展之中。

如今,已经80岁的刘文魁正在规划学校的未来发展。2018年5月30日,刘文魁主持召开董事会扩大会议,商讨成立学院智库事宜。智库将聚集学校内外专家学者,借助更多人的智慧为学校发展提供方案。

三十而立,对于一所学校来说,需要回看与展望,需要有“归零心态”。展望通往下一个10年的路,学校如何走得更好?刘文魁用“20字方针”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党建护航、思想引领、以爱育爱、深耕课程、重建课堂。

《中国教师报》2018年11月21日第12版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