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设为首页
首页|新闻|国内|国际|基教|高教|评论|高考|考研|就业|教学|学术|专题|图片|资料|社区|论坛


新闻播报|基教要闻| 基教视点|政策解读| 基教人物|免费教育| 招生考试|评论分析| 热点专题|特别策划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 聚焦>正文

做汉藏交流的使者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2015年第7-8期

    人物小传:斯朗·丹增曲培,1990年毕业于湖北省沙市六中(武汉西藏中学前身),现任武汉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董事长、武汉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主任、湖北省建藏援藏工作者协会副会长。
    

  

                                                   斯朗·丹增曲培

  

    6月26日,武汉劳模先进事迹报告团首场报告会在武汉会议中心举行。我作为武汉市唯一一名少数民族劳动模范,向在场观众作了报告。能够获此殊荣,我倍感荣耀,我也深知这是党和政府对我从事汉藏交流事业的肯定和鼓励。
    我出生在拉萨,童年在西藏高原度过,初中在内地西藏中学读书,是穿梭于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的康巴汉子。2014年11月,我创办的武汉唐古拉汉藏文化交流有限公司,被武汉市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授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这也是此次获颁单位中唯一一家民营企业。
    把藏文化带到内地
    我15岁时来到内地西藏班学习,就与内地结下了不解之缘。我从小也与佛教有缘,是波米·强巴洛追活佛最后一个关门俗家弟子。记得活佛在弥留之际拉着我的手说:“你悟性好,你要把西藏的文化传播到内地去,让民族团结和谐的种子开花结果。”
    把西藏文化传播出来,带着这种信念,2002年9月19日,在援藏干部的帮助下,我在荆州办起了一家藏族风情的小店——唐古拉民族饰品店。我知道,文化的传播需要载体。我的第一个“唐古拉民族饰品店”选址于母校沙市六中旁,我将工作一年的积蓄和父母给的几千元钱换来的各种藏族饰品,都挂在店内的墙上,店里的老板、营业员、收银员,都是我一个人。
    顾客对哪件饰品感兴趣,我就给他们讲跟那件饰品有关的故事,以及西藏的风土人情。我店里的饰品都没有标价,收银台挂在墙上,是个透明的塑料箱子。如果顾客想要购买某件饰品,价格全凭顾客自己的支付能力和估值,把钱扔进塑料箱子里就可以了。产品独特、经营方式别具一格,很快,我的饰品店门庭若市。
    藏族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我的真情感动了顾客,慢慢地,店面的名声也传播开来。两年后店面就提档升级,转为正规化的经营。如今,我已经是唐古拉文化机构集团董事长,旗下有近100家“唐古拉”“藏吉祥”品牌的全国直营和加盟店。
更让我骄傲的是,2010年11月,在武汉黄金商业圈,毗邻武汉国际会展中心的京汉大道旁,拔地建起了约2000平方米的西藏印象大型主题餐厅。为了保持西藏的原汁原味,所有的桌子和凳子都是从西藏搬运过来的,上面有西藏独有的手工绘画。堂内还有一个长方形的小舞台,顾客可以在品尝藏式大餐的同时,欣赏舞台上的藏族音乐和舞蹈,体验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西藏印象从最初的构想到建成花了一年半的时间,其间经历了不少坎坷,最开始为资金问题发愁,资金问题解决后开始动工。但我觉得当时的西藏印象离我心中理想的效果还有一定的距离,尤其是在装修上。于是我专门请内地的设计师到西藏去体验生活一段时间,又邀请西藏的设计师一同参与设计,这样,才有了如今融合了汉藏风格又独具西藏元素的西藏印象。
    西藏印象建好后,又遇到人员方面的问题。有一些藏族员工在内地不适应,特别是气候和环境很难适应。我在这方面花费了很大的力气,与藏族员工谈心,亲自给他们培训,用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他们沟通。对于汉族员工,我教他们了解西藏文化,教他们如何与藏族员工相处。
    回望这些困难,我觉得是让内地和西藏文化相交融的信念使我支撑下来。我也觉得自己做的这个事情更多的是社会效益,有利于汉藏两个民族之间文化的交融。党和国家培养了我,我的愿望是在短暂的一生,做点对国家、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
    由于很好地展现了西藏的魅力,西藏印象不仅大规模接待了社会各界群众,还迎来了包括韩国、法国、美国等国驻汉总领事在内的海外来宾累计超过300万人次,雪域高原的独特魅力,在荆楚大地传播开来。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文成公主从大唐带到吐蕃的一尊释迦牟尼佛十二岁等身金佛像供奉在拉萨大昭寺,我专程将大昭寺的这尊佛像进行了艺术复制,又从西藏迎请到武汉的西藏印象。这尊佛像气势恢宏,磅礴大气,让两千年来见证汉藏友谊的纽带在荆楚大地上绽放光芒。
    为藏族学生建一个“家”
    2011年5月13日,为了更好地促进汉藏交往交流交融,助推两地经济社会发展,在各级民宗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汉藏文化交流中心在武汉西藏印象正式揭牌,由我担任中心主任。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也成为全国首家在藏区外集中展示藏文化的综合性窗口和促进汉藏交流发展的多功能平台。
    不仅如此,汉藏文化交流中心还承担起了西藏人才培训交流基地和西藏人才创业实践基地的任务。2013年,汉藏文化交流中心与江汉大学、武汉商学院共同建立藏族学生创业就业平台,同时为藏族学生和青年无偿提供社会实践窗口,进行见实习和就业培训。很多高校的藏族学生周末常常到中心来玩,每次来我都会请他们体验正宗的西藏大餐,喝藏茶,吃牦牛肉,喝酸奶……高兴时,他们会哼上几曲高原牧区山歌,也会来段激情的卓舞。
    “索呀拉请你,请你干一杯,这酒中有我心中的祝福……”今年一次聚会中,来自拉萨曲水的藏族姑娘卓玛,为表达谢意唱起了《祝酒歌》,俨然就像这里的主人。卓玛是中南民族大学大四的学生,她经常带同学来玩,慢慢熟络了,这里一些客人到访,她就自告奋勇地当起导游,为来客讲解西藏的文化和故事。那天聚会,这位“反客为主”的小“主人”报起菜名时犹如在说相声,引得在座客人捧腹大笑。她每次还会跟来体验藏餐的客人反复强调:“菜品全部从西藏空运过来,还将以藏医的保健功能引入食疗菜品。”就这样,每一位来过西藏印象的孩子,最后都从内心深处把这里当成家,发自肺腑地为“家”做着力所能及的事情。
    在公益事业中践行社会责任
    作为汉藏民族友谊的桥梁,我还积极投身于各种社会公益活动。2012年,为响应湖北在西藏率先开展的100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救治和100名西藏大学生就业安置工作,即“双百工程”的号召,我们联合武汉亚洲心脏病医院、湖北经视谈笑爱心基金,率先赴西藏开展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免费救治活动,活动历时26天,共筛选疑似患儿212人,确诊23人,其中11人作为首批患儿来汉进行免费治疗。此次“双百工程”活动在全国尚属首例,引起了热烈反响,带动社会各界力量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并在全国铺开,受到西藏、湖北两地党委、政府及各界人士的高度肯定和一致好评。2014年,“双百工程”又为6名先天性心脏病儿童带来福音,截至目前,一共分4批救治先心患儿46人。
    让我记忆深刻的是,首批来武汉治疗先心病的西藏儿童格桑刚到医院就哭了。8岁的他抽泣着问我:“我会治好吗?”我将孩子紧紧地搂在怀里,抚摸着孩子的头,使劲地点点头:“会的,一定会好起来的!”由于高海拔、缺氧等原因,西藏的儿童先心病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又由于当地医疗水平和条件有限,这些孩子身心备受折磨。格桑是牧民的孩子,从小就不能剧烈运动,只要跑得稍微快点,他就会胸闷、流鼻血不止。虽然他不知道自己患了什么病,但因为这个原因他一直不能上体育课,直到接受援藏队的筛查时才确诊。治疗结束后,孩子拉着我的手,高兴极了,他又蹦又跳,大声呼喊:“我又可以踢球了!我又可以踢球了!叔叔,你来陪我踢球哦!”看着孩子的笑容,我也会心地笑起来。离别时,我在武昌火车站为首批来武汉治疗的患儿送行,孩子和他们的父母眼含热泪,与送行者一一拥抱告别,依依不舍。我突然看见格桑高举着一张白纸,上面用藏语,以及歪歪扭扭并不熟练的汉语写着:“雅布肚武汉!”“武汉最好!”那一刻,我感到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如此有意义!
    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撬起第一铲土,我的梦想是为今后汉藏交往交流交融打下坚实基础,拉近雪域高原与荆楚大地的距离,拉近汉藏人民心与心的距离……


分享到

【字体:大中小】【打印】【发表评论】【推荐】【纠错】【关闭】
{编辑:赵岩yan}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内地班助我如雄鹰般展翅高飞2015-08-26
  • 喊一声妈妈,就是永远的牵挂2015-08-25
  • 孩子们,老爸为你们骄傲2015-08-25
  • 靠近你,温暖我2015-08-18
  • 做西藏班的勤俭当家人2015-08-06
  • 藏器待时,相信明天2015-08-06
  • 教育的力量,世界的创举2015-07-29
  •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2015-07-29
  •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的样子2015-07-29
  • 带动地区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2015-07-29
  • 让学生在“参政”中“触摸
  • 美育,点滴滋润孩子心田
  • 高中生作文,怎样才能摆脱
  • 如何教小学生写作文
  • 综合素质评价 谁掌握话语
  • 农村实验教学:灵活取材天
  • “六步”造就诗词小达人
  • 多地中小学迎来开学日
  • 湖北省汉川市:新课堂改革
  • 重庆中小学教师培训学分“
最新新闻
  • 上海高校非遗作品亮相进博会
  • 高铁上的“少年宫”
  • 集团办学为大班额消肿
  • 送“福”给学生
  • 春运中,这盏“小桔灯”照亮回家路
  • 发力数字媒体产学合作 助推新工科人才培育
  • 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走进沈阳师范大学
  • 校宝在线全力打造一站式教育服务平台
  • 同济大学举行纪念陈从周百年诞辰系列活动
  • 闽南理工学院举办建校20周年庆祝大会
  • 本科毕业生平均月薪有多少?福建省本科毕业生月薪调查出炉了
  • 2018年“青少年健康评价与运动干预”高峰论坛举行
  • 教育部:“十项准则”为新时代教师划定基本底线
  • 习近平和巴布亚新几内亚总理奥尼尔共同出席中国援建的布图卡学园启用仪式
  • 宁夏银川:经济困难家庭子女上高校每年最多救助8000元
  • 内蒙古:明年起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将获年生均120元补助
  • 青岛友好城市教育国际研讨会签署11份合作协议
  • 办幼儿园不是为了发财的
  •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首届重点中学校长前沿峰会暨人才贯通培养研讨会”举行
  • 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教育集团招聘雄安校区校长启事

基教视点

更多
  • 浅谈北京市将台路小学“以人为本”管理理念
  • “立人字课”:方块字里有乾坤
  • 面对叛逆孩子辱骂请冷静
  • 幼儿园传统文化教育应“以幼儿为本”
  • 环创“三大坑”:坑钱、坑物、坑人
  • 幼儿评价 一人一方
  • 集团化办学的体制变革
  • 时代变了,管理需要转型
  • 教育治理,重点在“理”
  • 怎样办一所好学校

图说基教

更多
  • 公益导学周末行
  • 1元钱的力量
  • 学生学习中华传统技艺
  • 开学第一课
  • 踏春出游赏春光
  • “明厨亮灶”吃饭安心
  • “微小学”开学啦
  • 感受传统文化
  • 妈妈一样的老师
  • 学生返校报到

热点专题

更多
  • 最美教师志愿者征集
  • 当代教师风采征集
  • 《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
  • 2014年开学季:新学期 新起点 新愿望
  • 第十二届全国学生运动会

免费教育

更多
  • 江西省赣州开发区失地农民子女免费读高中
  • 陕西:将从2015年秋季起实施免费高中教育政策
  • 高中免费政策影响南疆孩子:“我想回去上学”
  • 新疆柯坪:高中阶段免费就读吸引学生重回校园
  • 成都:高中阶段残疾学生有望实行全免费教育
  • 新疆南疆四地州普高全免费 财政补贴已划拨到
  • 石家庄实施教育扶贫工程 深山区学生读高中免
  • 河北石家庄:深山区学生可免费全面接受高中教
  • 大连:今秋新学期起孤残学生从上高中全部免费
  • 福建:2.6万名残疾学生享受“三免两补”政策

招生考试

更多
  • 上海市中考成绩公布 平均分比去年高5到10分
  • 宁夏回族自治区:严禁普通高中擅自超计划招生
  • 长春推进中考改革:实验题目分值不低于30%
  • 2016年幼升小、小升初各地政策汇总
  • 河南:全面取消公办普通高中招收择校生
  • 河南郑州:中外合作办学初高中招生计划只减不
  • 青岛高中自主招生权“下放”学校 自测择优录
  • 北京中招:将科目选择权交给学生
  • 北京招考改革新方案解读:供给侧给学生更多选
  • 北京中考首次实行考后知分填报志愿

教育信息

版权声明

  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教育报刊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XX(非中国教育新闻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作品内容、版权等存在问题,请在两周内同本网联系,联系电话:(010)82296588

细览版权信息

Copyright ©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5071141

版权所有:中国教育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