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念是一种动力——写给在内地西藏班读书的女儿们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人物小传:黄香,1990年毕业于湖南岳阳一中,1993年毕业于成都西藏中学。现为西藏大学副教授。
黄香(右一)和两个女儿在法国巴黎凯旋门前(黄香供图) 亲爱的宝宝:
这应该是妈妈第一次给你们写信。现在,妈妈脑海里充斥着的、指尖跳跃着的,是二十多年前妈妈跟你们一样大的时候,给你们的外婆写信时经常写在开头的“提笔思念、落笔问候”这一句话。那时,是在上内地西藏班的我,给我的妈妈写信,而此时此刻,是我——你们的妈妈,给在上内地西藏班的你们写信。穿越时空,同样满是刻骨的思念和虔诚的祝福。
亲爱的宝宝,看到这封信的时候,你们是不是在想“每天都跟爸啦和妈妈通电话,妈妈为什么要给我们写这封信呢?”宝宝,今年是内地西藏班办学30年。也就是说,自1985年西藏第一批像你们一样的孩子离开家乡到内地求学,到今年已经整整30年过去了。妈妈想借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点,通过这封信和你们聊一聊。
亲爱的宝宝,首先妈妈想说的是,正如你们的爸啦叫你们大宝、小宝那样,你们是爸啦和妈妈这一生最大的宝。当然,也将是我们这一生最大的牵挂!
当妈妈还不到12岁时,就作为内地西藏班第二批学生中的一员,也跟你们现在一样只身前往内地开始了漫长的求学之路。这一去,初中4年,高中3年加上大学4年,妈妈在内地不同的城市之间,伴随着浓浓的思乡之情度过了整整11年的时光。
在岳阳湖畔岳阳一中的4年初中生活和在蓉城成都西藏中学的3年高中生涯,是妈妈此生最难忘并且最珍贵的生活经历。正如你们看到的,妈妈多么地珍惜与那帮同学们的友情。何止是友情,有些朋友之间甚至似亲情!因为在那些日子里,妈妈跟同学们日夜相伴,度过了共同的青涩年华。
初中时由于通讯和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妈妈只能用写信或是发电报的方式与家人联系。有一次,意外地,你们二姨在包裹里寄来一盘用卡带录制的录音带。我向老师借了机子在宿舍里播放,录音机里传出了你们外婆和其他亲人的声音,包括当时在世的、你们从未见过面的外公的声音和歌声。
当时,宿舍一片寂静,随后是抽泣声,最后全宿舍16个人一起抱头痛哭。宝宝,不只是那一次,我们想家的时候,经常那样一起“行动”。上晚自习时静悄悄的教室里,不知是谁低低的抽泣声,都会引发我们全班52个人的集体“行动”。当然,也包括男生们,那些你们认识的大个子叔叔们。
上高中时,想家的情绪就没那么严重了,可能主要是因为高中紧张的学习没有留给我们太多时间思念亲人。那时西藏的交通条件和家里的经济能力,不允许我每年买昂贵的飞机票飞回去,当然也不可能允许我选择汽车长途跋涉回家。妈妈是初中整整4年才回家一趟,高中整整3年才回家一趟。
说到这儿,大宝应该理解妈妈为什么不鼓励你小学毕业去内地班了吧?妈妈是真的不忍心,怕你想家难过。其实,当时更多的是妈妈自己怕承受不了更多的思念之痛。妈妈小时候去内地上学离开你们外婆太长时间,妈妈长大了,成了你们的妈妈后又离开你们去国外学习了太长时间,妈妈的人生伴随着很长时间的思念。等妈妈自己渐渐从思念中舒缓过来时,小宝又开始小升初考试了。面对你的勇气,妈妈当然全力支持。一年后,大宝也中考了。
妈妈相继把你们俩送到了内地上初中和高中。再一次,妈妈又开始了无边无际的思念。亲爱的宝宝,请千万别误解妈妈是习惯了思念,才忍心让你们承受思念之痛的。妈妈放心让你们离开,是因为妈妈希望你们在离开中体会生活,健康成长,赚取“财富”。国内、国外长年的求学经历是妈妈这辈子最宝贵的财富,妈妈当然希望你们幸福,比妈妈更加“富有”。妈妈放心让你们离开,是因为妈妈知道你们的老师会把你们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精心照顾。因为当年妈妈的初中和高中老师们就是这样多年如一日陪伴着我们的。
在岳阳时,西藏自治区教育厅、各地教体局以及一些家长会千里迢迢从西藏给我们带来食材,在藏历新年给我们做各种藏式食品。内地的各级领导和老师们,还有对口班级汉族朋友的父母们也会给我们送来很多的年货和礼品。我们的新年总会在一片繁忙和笑语中度过。炎炎夏日,为了给我们降暑,市里和学校还会准备很多西瓜。记得当时,我们是用脸盆和水桶去领西瓜,床下堆一片,很“土豪”的。在成都的时候,过年时老师会教我们在班级里自己做火锅吃,老师还从自己家里拿来土鸡和香肠。那时,教室的电视上播放着春节联欢晚会,同学们分组烫着火锅,说说笑笑,不时从远处传来肖家河农户们燃放炮竹的声响……
亲爱的宝宝,看到这里,你们是不是笑了?是不是在想,妈妈怎么只记得吃?不是吗?妈妈访学过的地方——巴黎、罗马的各种好吃的东西,替代了埃菲尔铁塔和竞技场,深深留在了你们的回忆里。不过,妈妈始终坚信,带你们在欧洲各个城市之间穿梭的经历,一定也已在你们小小的心灵深处埋下了种子。妈妈希望,有那么一天,这粒种子会带你们去实现你们的梦想!
说到梦想,亲爱的宝宝,知道爸啦当初为什么极力支持妈妈去读硕士再读博士,而他自己辛苦带你们吗?知道妈妈为什么苦口婆心劝导学生们考研,继续相关专业的深造,并且利用很多的周末和课余时间带他们做实验,希望他们对科学研究感兴趣吗?劝导和支持妈妈继续学习,爸啦既有一个朴实的愿望,又有一个崇高的愿望。朴实的愿望呢,是希望妈妈能给你们树立一个榜样。崇高的愿望呢,是希望西藏能多一个藏族博士,给更多的藏族学生树立信心。爸啦是想让妈妈在自己的梦想上承载更多的责任。妈妈呢,现在则希望学生们能把这种责任的种子扩散,播种,并到处开花结果。不久的将来,妈妈也希望你们能把这份责任担当起来。
亲爱的宝宝,妈妈不是要求你们将来必须考博士,而是希望你们在有自己梦想的同时也多一份责任的担当。有了担当,你们的人生轨迹就基本有了方向,就等于所有的奋斗有了目标,并朝着目标一步步前进,最终,梦想就可能会实现。宝宝,你们是不是又想说“我还没什么可以称得上是梦想的东西”?
不急,很快的,只要你们开始思考为什么要担当、怎么担当,梦想会不知不觉飞驻你们的心田。
那么为什么要担当呢?这让妈妈又一次想起高考后没考上心仪的医科大学而来到兰州学化学的事。在极其颓废的时候,有人对妈妈说:“你这么多年背井离乡,离开亲人,来到内地上学,为了什么?就为了实现你自己的理想?理想没实现,你之前的学习就没意义了吗?”现在,宝宝,妈妈希望你们开始思考妈妈到了大学才开始思考的问题,好吗?
在大学时,常常困扰妈妈的另一个问题,是藏文水平。亲爱的宝宝,你们也知道,这个困扰伴随妈妈至今。在这一点上,妈妈永远是你们的反面教材,也是妈妈此生最大的缺憾。妈妈希望你们,不管学习多么紧张,时间多么不够用,一定不要放弃藏文学习。“鸟儿有了一对翅膀才能飞得更高、更远。”不要单纯地认为是因为妈妈自己学不好就把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亲爱的宝宝,一不小心,妈妈的这封信要变成流水账了,看着要睡着了吧?想起妈妈在芬兰留学时用Skype给你们讲睡前故事的情景了,每每从视频里看着在我的故事声中沉沉睡去的你们,妈妈的心里便充满了坚持的动力。知道吗,每每正是在那个时候,坐在妈妈隔壁的那个伊朗阿姨就会哭红双眼离开办公室。而此时此刻,夜深人静的时候,妈妈想象你们拿着妈妈的这封信,蜷在被窝里,又要沉沉睡去的时候,同样的,妈妈心里充满了坚持的动力,坚持做好“留守父母”。听说过这个词吗,妈妈的一个同事说这是专门指,包括我和爸啦以及他自己在内的把孩子送到内地求学而自己孤独留守的西藏父母。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送不送你们出去,做不做“留守父母”都无关紧要,最重要的是,不管你们在哪儿,妈妈希望你们健康、快乐!
想你们的妈妈
(本文来源:《中国民族教育》2015年第7-8期)
![]() |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内地班助我如雄鹰般展翅高飞2015-08-26
- 喊一声妈妈,就是永远的牵挂2015-08-25
- 孩子们,老爸为你们骄傲2015-08-25
- 靠近你,温暖我2015-08-18
- 做西藏班的勤俭当家人2015-08-06
- 藏器待时,相信明天2015-08-06
- 教育的力量,世界的创举2015-07-29
-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2015-07-29
-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的样子2015-07-29
- 带动地区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2015-07-29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