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改变命运——一个内地西藏班孩子的成长箴言
www.jyb.cn 2015年07月28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杂志
人物小传:格桑达瓦,1993年毕业于安徽合肥六中,1996年毕业于成都西藏中学。现为新华社西藏分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高级记者。
2012年8月,格桑达瓦参加伦敦奥运会报道(格桑达瓦供图)
我出生在西藏拉萨河上游、松赞干布的家乡——墨竹工卡县。我父母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最大的愿望是自己的孩子能有出息。 上世纪80年代,西藏全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那时候,很多家庭吃不饱穿不暖,我们家也不例外。因为需要劳力,邻居家的很多小伙伴早早辍学在家务农或放牧,而我父母坚持让我读书。有一次,我陪妈妈在牛圈挤奶,妈妈边挤奶边看着我说:“我一字不识,因为没赶上好时代,格桑你必须坚持上学,只有知识能改变你的命运。”
就像父母每天念的六字真言一样,“知识改变命运”从此成为了我的人生箴言。带着这样的信仰,我开始了求学之路。我上小学一年级那年(1984年),针对西藏人才奇缺、教育基础相对薄弱的实际,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在内地举办西藏班(校)的重大战略决策。1985年9月,以藏族为主体的首批西藏小学毕业生到内地学习,开启了西藏历史上的教育新模式。1989年9月,我也乘着这一伟大政策的东风,离开家乡到安徽合肥开始了长达11年的内地求学之路。
在老师的关爱中找回自信
安徽合肥六中,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刚到合肥,我们这些农村孩子连一句完整的汉语都不会说,更谈不上听懂上课的内容。一个让整个家乡自豪的孩子,瞬间变得一无是处,心里的落差加上水土不服,幼小的我变得有点失落。好在这种境况没有持续多长时间,因为我们有和父母一样疼爱我们的老师。
朱秋香,我的班主任。她的女儿和我年龄相仿,她对我们藏族孩子付出的爱和时间远远超过对自己的女儿。我家庭困难,只有每年过藏历新年时家里才给汇一点钱,根本无法维持我正常的学习生活。朱秋香老师特别疼我,她给女儿买布鞋,也给我买一双;她让女儿练字,也让我跟着一起练。周末,她还会时不时地带我到她家改善一下伙食。毕业时,我填报中专志愿,她却像妈妈一样告诉我:你应该报考高中,以后读大学,多学知识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王星航,我们的生活老师。每天凌晨到每个宿舍去巡查成为他的习惯。学生的被子掉在地上,他给重新盖上;年幼容易尿床的孩子,他轻轻叫醒带着上厕所。一旦有学生生病,他会第一时间背着去医院治病;一旦有学生浪费粮食,他会捡起来自己吃掉;一旦有学生校外滋事,他都会全力保护藏族孩子,给人赔不是。
还有周校长、李主任等西藏班的老师们都是那么地爱我们。他们不仅是传道授业的优秀人民教师,更是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的道德楷模。
在广阔的舞台上经历成长
听从恩师朱秋香老师的话,1993年我来到成都西藏中学读高中。天府之国——成都,一个来了不想走的城市。厚道热情的四川人从来不会排斥西藏的孩子,因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因缘,已经把四川变成西藏最强的后援地。
也许是坚信着“知识改变命运”,也许是合肥六中4年的适应磨炼,成都西藏中学的3年学习生活时光在愉快中度过。
高中是人生最为重要的阶段,我很幸运,因为在许多恩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我树立了很好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直到今天在工作岗位上都受益匪浅。在高中期间,我除了刻苦学习外,还锻炼了自己的综合素质,历任班长、学生会副主席、学生会主席,获得“四川省三好学生”“四川省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称号,高三时还光荣地加入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
至今最为美好的回忆是,每年寒暑假,学校会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参观、旅游和文体活动,锻炼身心又陶冶情操。每年的藏历新年,省市各级领导都会来学校拜年,而且学校尊重西藏的风俗习惯,尽量做到和家里过年一样,使我们这些远离家乡和父母的孩子,感到温暖无比。
1996年深秋,带着成都西藏中学老师们3年辛勤教诲的硕果,我以文科第三名的成绩到中央民族大学开始了4年的大学生活。同年,国家出台大学并轨政策,当时还没有助学贷款这一说,高昂的学费和生活费对于像我这样家庭条件的孩子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刻苦学习,赢得奖学金;勤工俭学,补给生活开支,成为我大学4年学习生活的真实写照。
我很充实地度过了那段岁月,至今仍感到无比自豪。1999年五四运动80周年之际,我随团中央代表55个少数民族大学生赴澳门参加海峡两岸及香港、澳门大学生以“青年·社会·未来”为主题的交流会,受到团中央领导的高度肯定。次年,我以优异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质被国家通讯社新华社西藏分社录用为记者。
在责任的引领下发挥价值
有人用“无冕之王”来形容记者,也有人用“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来概括记者这个行业。从事新闻工作15年,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这个职业。在前辈“勿忘人民”和“笔下有财产万千、笔下有人命关天、笔下有是非曲直、笔下有毁誉忠奸”的职业道德标准要求下,我慢慢成长着。
15年转瞬即逝,坚持着当初“知识改变命运”的信仰、铭记着内地西藏班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单位领导和前辈们的苦口婆心,加上自己一如既往的努力,我于2013年被评为新华社高级记者,成为60多年来西藏分社最年轻的本土高级记者。
15年里,我作为国家奥林匹克摄影队和官方通讯社摄影师,先后参与2006年多哈亚运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广州亚运会和2012年伦敦奥运会等国内外重要体育赛事的报道,是中国首个参与两届奥运会报道的藏族新闻记者。我还先后参与了西藏和平解放50和6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西藏自治区成立40周年、青藏铁路通车等西藏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
15年里,我先后有17篇(幅)作品荣获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奖,近20篇内参调研稿件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务院总理等中央主要领导的批示。我的摄影作品曾荣获第三届全国体育摄影精品大赛金奖、西藏自治区新农村建设摄影展览大赛金奖、新西藏摄影大赛金奖等。2012年,我获得美国新闻摄影协会颁发的大师证。
我现任新华社西藏分社新闻信息中心主任兼拉萨记者站站长,从一线记者岗位调到二线管理岗位,从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发展事业,致力于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高科技手段,把西藏和西藏人的故事传播到全世界。
由于大学所学的专业是民族教育的缘故,参加工作后,我对于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非常关注,经常报道研究,这其中也包括内地西藏班。30年来,作为西藏孩子的“梦工厂”,内地西藏班(校)累计为西藏培养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建设人才3万余人。今天,我们走到西藏120万平方公里的任何角落,都能看到内地西藏班(校)毕业生的身影,这个群体已经成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主力军。
作为一名内地西藏班(校)培养的学生,我内心深处感恩国家这一伟大的政策创举。这个伟大的创举不仅为西藏培养了急需的人才,更重要的是圆了千千万万高原孩子的求学梦,改变了他们的命运,改变了他们的家庭,从而改变了西藏的面貌。
知识改变了我们的命运,同时也改变了西藏和祖国的命运。今年是内地西藏班(校)开办30周年,我在高原向着东方感恩国家的政策,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培育。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将继续努力学习,一定成长为忠诚、干净、有担当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建设者。请恩师放心!请母校放心!请祖国放心!
(本文来源:《中国民族教育》2015年第7-8期) ![]() |
相关新闻
特别推荐
- 内地班助我如雄鹰般展翅高飞2015-08-26
- 喊一声妈妈,就是永远的牵挂2015-08-25
- 孩子们,老爸为你们骄傲2015-08-25
- 靠近你,温暖我2015-08-18
- 做西藏班的勤俭当家人2015-08-06
- 藏器待时,相信明天2015-08-06
- 教育的力量,世界的创举2015-07-29
- 除了感谢,还是感谢2015-07-29
- 从她身上我看到了希望的样子2015-07-29
- 带动地区发展 促进共同繁荣2015-07-29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