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综合新闻 学前教育 基础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家庭教育 国际教育 民族教育 思想理论 书香校园
首页>检索页>当前

两会观察——这些观点值得再推敲

发布时间:2016-03-10 来源:中国民族教育

每年两会,在媒体上,代表委员们的发言不少,其中不乏不辩自明的真知灼见,可也有些论调显得模棱两可或令人费解。虽然代表委员们的观点并不代表国家的决策,但经媒体传播后,因发言者的身份特殊,很容易给接收讯息者造成误解,以为这离真理已经不远了,或至少是定论。事实上,只要是观点,都要经得起推敲。下面,我们回放部分值得商榷的言论,用放大镜仔细斟酌:

观点一:新高考改革方案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

回放: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中山纪念中学校长贺优琳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提出,新出台的高考改革方案,增加了语文、英语的权重,史、地、政、理、化、生等学科作等级考试。这样的科目设置会使农村考生更加边缘化,农村考生语文、英语学习条件本就差,先天性不足。

辨析:

改革中的问题用改革来解决

新高考改革方案是否会出现让农村学生更加边缘化的后果,关键取决于是否有与这一改革配套的措施:如果只改革高考科目,不去推进农村学校师资、课程建设,那么后果是可以预见的;而如果以推进高考改革为抓手,针对农村师资、课程薄弱的问题,增加对农村学校的投入,提高课程质量,那么,改革起到的是促进农村学校完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质量的作用。这就要看地方政府、学校以怎样的态度对待改革。

(熊丙奇)

观点二:教育导向改变,教育问题迎刃而解

回放: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在教育改革专场访谈中表示,“比高考分数更重要的就是改变高考的评价价值,转为对孩子幸福观和人生观的认可”,“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教育导向,认为清洁工、挖煤工人也是成功的就好了”。

辨析:

社会偏差不除教育偏差难除

郑校长的观点看似个个有理,但细思量却值得商榷。比如,要求高考成为“对孩子幸福观和人生观的认可”,这话固然不错,但要把这个要求操作化,成为可以衡量考生是否有资格进大学的指标,难度恐怕不是一点点。中国教育要树立“清洁工、挖煤工人也是一种成功”的价值观,不知道那些急于“用知识改变命运”的贫困地区孩子能否转变过来?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中国教育确实存在偏差,但这不完全是因为教育自身问题,更多的还是社会出了偏差,要在不消除社会偏差的情况下就消除教育偏差,说说容易,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

(顾骏)

观点三:早点工作早点成功

回放: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张凤宝建议缩减小学和高中教育年限。张委员表示,如果能提前大学毕业,较早步入社会,就业机会和自主创业的机会就会增加,能为国家和家庭减轻负担,同时积累更多的物质财富和工作经验。

辨析:

缩短总修业年限不能张口就来

总修业年限的缩短,确实会产生张委员所提到的各种效益。如果学历教育的绝对时间保持不变,这可以在高中阶段以上教育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的前提下,通过人均受教育年限的增加而提高就业人口的劳动能力,也可以提高学历教育绝对时间经济效益,使个人、家庭、企业和国家受益。但我们要看到,修业年限缩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加大了社会就业压力。同时我们还要综合考虑小学和高中的不同情况,这远不是委员所提到那样,是一笔很轻松的经济账。

(文新华)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18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