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那些让我愧疚的终将让我前行

发布时间:2019-05-08 作者:郑友民 来源:中国教育报

    叙事

    国外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一个只会用命令、讽刺、生硬的口吻而不懂得用商量、鼓励、柔软的口吻和学生交流的教师,怎么可能带得出一批自信、阳光、宽容的学生来呢?  

我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但是扪心自问,我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吗?

在我的教师生涯中,不堪回首的教育故事有很多。每每回想起这些故事,我都心怀愧疚,而这些宝贵的故事也一直时刻提醒我和同事不要重蹈覆辙。也正因如此,从普通教师到中层干部再到副校长,我始终坚持和学生不定期“约会”。

    拒绝“冷暴力”

记得那年高一下学期的一次晚自修,几乎从来没有和我交流过的学生小陈,问了我一些学科上她不懂的地方。我发现小陈问的内容很有价值,于是写了一张小纸条给她,表达了我的赞许之情,并鼓励她多和教师交流。第二天,她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长信,在信里,她告诉我,正是因为我昨天小纸条的鼓励,她才有勇气说出过去一个多学期度日如年的校园生活。她尝试过换班级,学校没有先例,不成;和家人商量换所学校,妈妈担心从被视作当地最好的学校转走会招致别人的不解,又不成……

而这一切的罪魁祸首恰恰是我,因为我对她视若空气的“冷暴力”——平时几乎从不和她交流,更谈不上对她的表扬和鼓励。相反,表现稍有差池就是一顿训斥,特别是我平时看待她的眼神都会让她“不寒而栗”。

读完小陈写给我的那封长信的晚上,我和她绕着操场不知道走了多少圈。从小陈断断续续的叙述中,我才知道我差点儿害了一名学生的一生。哪怕是学生真的犯错了,我这个做老师的难道就能够不分青红皂白地把她“打入冷宫”吗?小陈告诉我,类似受我“迫害”的学生,还有班里的小胡和小张。之后,我向他们表达了自己真心实意的歉意,但是,我知道我带给他们心灵上的伤害,可能一辈子都无法抹去了。

    不做“变色龙”

记得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学生给我取了一个绰号叫“变色龙”。有一名学生曾在“半月谈”(我和学生每半个月进行一次的文字交流)里和我说道:“这世界变化最快的不是夏日的天气,而是您的脾气。刚才还是满面笑容的你,顷刻间‘乌云密布,倾盆大雨’。”

其实,在和小陈交流时,她也同样提到了和我交流时的这份恐惧感,为此我还写了一封信给小陈,内容是这样的:“请原谅老师毒辣犀利的眼神给你造成的伤害。记得有一次你数学考出了高分,我却用怀疑的眼神盯着你,分明在传递着一种不信任的情感。让本来就对数学充满畏惧的你,因为我的质疑而备受打击。都说师生交往不需要‘言语的承诺’,更多靠的是眼睛传递的信息,而你没有从我这儿得到一个温暖的拥抱,哪怕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信任的目光都没有。如今想来,这些都深深刺伤了一颗敏感而欲求上进的心灵,让我这个众人眼里所谓的优秀班主任,每每想起,无地自容。如今我才知道,一个好老师,至少他平时的眼神是温润的,目光是柔和的。有人告诉我,你们私下给我取了个绰号叫‘变色龙’,往往刚才还在和同事谈笑风生,一到教室则马上板起一张马脸,好像班里有谁欠债不还似的……”

我也在反思,我的性格其实并非如此,我也喜欢笑啊!为什么一出现在学生面前,就非得摆出个所谓师道尊严的模样呢?国外有句谚语说得好:教师就是面带微笑的知识。一个只会用命令、讽刺、生硬的口吻而不懂得用商量、鼓励、柔软的口吻和学生交流的教师,怎么可能带得出一批自信、阳光、宽容的学生来呢?

    走出“冰河期”

还记得,一名学生在我批评他的时候情绪突然爆发,哭着喊道:“每次你都把那些陈年老账翻出来,生怕我忘掉,你烦不烦?”这阵抢白还真的教育了我,让我明白,教师翻旧账,无非是想提醒学生“你曾经犯过错”,并以此告诫学生“你应该听我的话”。但往往事与愿违,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甚至就不想听教师讲话,师生关系进入了“冰河期”。

一名学生在“半月谈”里曾这样写道:“老师,你这么喜欢隔壁班级,建议你去当他们班的班主任好了。反正,我们是不值得你喜欢的。”这些话让我汗颜,我的初衷是给学生树立榜样,以此激励他们奋发进取,但是“榜样”教育在学生身上激起的却是愤怒,而不是动力。这应验了家庭教育中的一句话:“有一种伤害,叫作‘看看别人家的孩子’。”

一名学生平时我对其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她每次看见我却老远就要绕道走,当我就这个困惑和她交流时却发现,原来问题还是出在我身上。因为我每次和她交流的内容,都是关于学习方面的,给她带来了很大压力,而不是我所想象的精神动力。她希望下次遇到我时,我们能谈点儿其他的,不要让所有的交流跌入所谓谆谆教诲的窠臼中。

在副校长的岗位上,我也时常在想,什么样的教师,才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喜欢学生,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才是好老师,我希望自己既是一名优秀教师,更是一个好老师。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二中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19年05月08日第8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