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委员的主旨发言:
首先,祝贺清华大学百年校庆。
2011年是中欧青年交流年,这给两国青年学生及科研工作者提供了加深理解的好机会。欧洲的大学在科研工作中扮演着不同寻常的角色。我知道在座的充满活力的青年人是中国未来各个方面的精英,许多大人物,比如胡锦涛都曾是清华学子。
作为欧盟科研创新委员,我们要把重心放在把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品、创造就业等方面。
我们的目标是把欧盟转变为一个具有创新力的组织。由此,大学显得尤为重要。去年六月,27个欧盟主要成员国通过了欧盟2020战略。这也是让我们的经济回至正规的规划。欧盟2020战略的核心是创新,创新能使欧洲脱离目前的困境,并实现经济长时间的稳定增长。去年十月,欧盟委员会创新联盟成立,这将会推动经济的发展。今年二月,欧盟27个成员国同意欧洲在创新和贸易往来方面对世界敞开怀抱。我对国际合作负有的义务是我来此的原因。我们需要合作来解决关键的全球化挑战,比如食品安全、能源安全、气候变化和公众健康。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自面对这些挑战。我们不能等待,相反,我们应该共同努力来实现我们共同的理想。创新联盟的目标就是提高基础条件,为商业能挖掘自身潜力、拥有更大舞台创造环境。我们也注意提高相应待遇,以吸引科研人员、企业家和商人。
这都需要建立在优秀的科研基础上,我们也应该成立一个委员会以满足科研的需要。我将介绍我们关于此的一个重要举措。首先就是使大学成为优秀人才的资源宝库。我们正努力为我们的顶尖人才创立良好的条件,并吸引更多全球范围内的优秀人才来到欧洲。我们需要培养更多的研究者以保证经济的增长、以解决我们面临的挑战。我们估计,2020年以前,欧洲的创新联盟需要一百多万名科研人员。
中国的人才、生产者、企业和欧盟二十七国都有合作,欧盟二十七国均有各自的科研和教育系统。欧洲研究领域的长期目标还未实现,我们正努力使之变为现实。创新联盟已经提出要消除障碍,提高研究知识的可动性并进一步增强国际科研的协调性。在欧洲的大学里,我们鼓励职业训练的现代化和发展。我们也努力提供有关欧洲大学的更多的信息。学生、研究者、公司、社会组织和政策制定者都有赖于大学的发展情况。欧洲大学对博士生的培养应面向多种职业。让学生接触不同的文化环境也是教学的一部分。10%的旅欧中国学生拿到了奖学金。到目前为止,54所中国高等教育机构向欧洲学生开放。我希望更多的中国组织机构能够参与进来。欧盟也有其他培养项目、教学机构致力于培养欧洲内外的科研人员。中国科研人员表现得非常踊跃。
最近的一项进展是欧盟研究委员会(ERC)的建立。ERC提供了一条创新链,并为研究人员提供了大量的支持。ERC的目标是吸引更多的科研人员到欧洲,并帮助他们把原始的想法发展成型。我们需要顶尖人才来应对挑战。ERC也将致力于与非欧盟国家的合作中。许多欧洲的科研创新都是由欧洲委员会第七框架计划(FP7)支持的,欧洲委员会第七框架计划着力于如生物科技、气候变化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我们乐意看到更多的合作在欧洲和中国研究者间展开。中国是继美国、俄罗斯后的第三大欧盟合作国。我们的中国合作伙伴已从欧盟获得了2370万欧元。我希望包括清华在内的我们的合作伙伴能继续为中欧合作的发展繁荣贡献力量。我们将要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提高人民生活条件等重要领域展开合作。早些时候,我们在2008年汶川地震中进行了合作。并且,核技术也是我们要合作的领域,我们希望能和平利用核技术。我希望这些例子能让你感受到不断发展的中欧科研合作所蕴藏的机会。
几个世纪以前,追溯到马可波罗时代,我们就互相尊重。今天,我们更应共同努力,共同面对挑战,增加就业、稳定就业,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为欧洲和中国创造一个更好的发展环境。
问答环节
请问如何将技术应用到人们的生活与市场?以及如何与外国公司合作?
首先,从学术上来说,我们致力于技术改革。不论是从大学教育,或者研究之中,我们都将技术的应用性考虑在其中。其次,我们发现与公司或组织的深入交谈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了解市场与企业的需求。最后,在某些重要的领域之中,我们努力地去创造一个最基本的标准。以MP3为例,MP3所有的技术研究都是在欧洲进行的,随后我们与其他国家或公司合作,在我们创造的基本标准下,他们进行深入的发展研究。苹果公司已经赚了成千上万美元了。
请问关于全球各国技术研发与革新的竞争之中,尤其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
争,您有什么看法?欧盟如何进行自我定位?如今留学潮的主要目的地是美国,请问欧盟有什么政策可以吸引中国学生到欧盟进行深造呢?
关于竞争,就现在的情形来说,各国之间应该保持一种良好的合作关系,而非竞争。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凭一己之力解决那些棘手的问题。我们应当联合起来,在一些至关重要的领域实施合作,这些领域包括农业、食品安全、核能等。就像中国与欧盟之间保持的亲密合作的关系,在一些领域上,我们已经达成一致意见。至于你第二个问题,欧盟的大学也有很号的条件以保证你接受到与美国不相上下的教育。欧盟一共有27个成员国,他们都有高水准的大学,能够提供高水平的教育,在这里你也可以深造自我。我真心希望会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欧洲留学。
近期以来,中国斥巨资进行革新研究与发展。现在,中国不仅仅是进行一项项目的研究,
同时也将一些研究项目出口国外。这是一种进步,但是一些合作伙伴对此也表示担忧。请问关于中国的革新模式有什么看法?你能提供一些建议吗?
中国的“五年规划”非常好,而且从构架与基础研究来说,和欧盟的革新模式很相像。欧盟有很大的压力。对于中国和欧盟来说,它就意味着要创造一种高教育水平的工作。这非常重要。我认为这样的模式非常的好,而且可以很快地完成一些基本的网络工作。对于欧盟来说,由于不同的语言,我们那里有很多的岛屿等等不同的因素,我们面临着的挑战并不仅仅是欧盟一些人所想的那样。所以,欧盟与其他国家的合作至关重要。去年,欧盟与中国合作研究了冰岛火山爆发。我们发现火山爆发的影响并不局限与当地,也影响到了其他地区与国家。一些国家的机场线因为火山灰而关闭。所以,我们当下的研究应该趋向于一事件对于整个世界的影响。
4.中国科学家会到欧洲工作很久,但是欧洲的科学家通常只会短暂地造访中国,其结果并不乐观。在我看来,欧洲也注意到了这种不对称条件,为了促进中欧人才合作,您能为解决此问题提些具体的方法吗?
这样一来,欧洲科学家们就能够申请参与。欧洲学生真的希望能来到中国,同中国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参与项目研究。我们希望有更多中国研究项目对欧洲开放。
5.由于欧洲经济目前境遇不佳,哪个产业将从此次创新战略中获益?中欧合作之间存在着哪些阻碍?
我们十分仔细地研究了此次经济危机,我们的目标是让经济回至正轨。创新是我们经济政策的核心。气候变化、生物科技、能源安全等领域都会从创新战略中获益。这会提供更多工作岗位,未来充满希望。
主要的阻碍是老龄化人口需要被照顾。各国政府为保证老年人的生活水平都支出不少,医疗保险就是一个例子。虽然中欧科研工作者及科学家目前实现了开放合作,并经常会面、共同参加峰会,但是中国仍然需要更开放的态度,特别是中国的青年应对世界敞开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