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学习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办

发布时间:2017-02-21 作者:齐晓君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2月28日下午,由世纪明德主办的《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学习交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12月19日,教育部等11部门印发《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简称《意见》)。研学旅行将被纳入国家综合实践课程,成为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校外教育创新形式以及综合实践育人的重要途径。交流会上,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原党委书记黄百炼和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原副司长郑增仪都肯定了研学旅行作为体验式学习对课堂学习的重要辅助作用,尤其是在对学生展开立德树人教育方面的创新价值。“研学旅行可以传播许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弥补学生其他能力的缺失,增强他们的爱国意识和对中国历史文化的热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想和信念……把研学旅行落实好,一定会为我国的社会治理提供非常好的案例。”黄百炼说道。   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计划的决定充分显示了有关部门在推行研学旅行上的决心和力度。对此郑增仪解读道,义务教育阶段与高中课程计划中的综合实践课程属于国家课程,将研学旅行纳入其中,既避免了额外增加课时,又为综合实践课程提供了创新教学形式。   世纪明德CEO王京凯分析说:“研学旅行纳入综合实践课程,意味着其课程性质将由选修课变成必修课,开展情况由随机性变成计划性,参与群体也将由个体扩大到集体,这就将研学旅行与以往的夏冬令营区别开来。”   既然研学旅行被纳入课程体系,其基地选择、课程设置、“游”“学”比例等问题就必须被科学规划,对此,清华大学沈振基教授和海淀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冯军产生共鸣。两位专家都认为关于研学旅行的很多问题和诉求都在《意见》中得到回答。在这样的文件背景下,研学旅行应当尽快市场化、标准化、制度化。   “游是形式,学是目标。海淀区拥有不可复制的历史文化遗产,是全国十大研学旅行目的地,很多旅游胜地处处皆文化,但在产品环节的设计上,应该让孩子有所收获。这就需要相关企业和专家将其中的文化诠释出来。另外,研学旅行产品在课程设计上应该得到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指导,让学生在科学的课程设计中达到玩中学的目的。”冯军说。沈振基教授认为,提到研学旅行中的文化诠释,应当站在“筑梦”的高度来重视,让中小学生通过研学旅行充分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文化。   世纪明德董事长王学辉则明确表示,根据已有的研学旅行工作经验,“游”与“学”的比例被设定在教育占到百分之三四十,旅游占百分之六七十。   王学辉还提到,2008年到2014年,内外因的作用使研学旅行进入寒冬,“但《意见》就像一个分水岭,让我们有了‘入主流,上大舞台’的感觉。”但兴奋过后,大家很快回归理性,关于行业竞争与规范,关于盈利目的和公益性的兼顾,关于研学旅行安全问题的教育、预案和追责等问题旋即被摆上台面。   某证券公司投资银行部董事总经理尹百宽从一位父亲的角度表达了心中的顾虑:“明年会冒出很多可能不具备资质的服务机构,作为一名家长,我比较担忧。我认为,提供法律援助是这个行业非常重要的基础,所以责任认定机制和偿付机制,要落实到细处。”   “现在的学校都是在有限的权力下承担着无限的责任,所以即便是《意见》之后,或许很多学校还是会选择观望……明年,研学旅行产品一窝蜂地进入市场时,我呼吁整个行业理性看待这个问题,把产品做好才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发展。”王学辉表示。(齐晓君)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