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实验小学校建校已80余年,有着悠久的办学历史和勇于创新实验的传统。学校致力于建设新时代“智慧”校园,将科学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深度融合作为办学内涵提升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强调每一位老师要以做好 “五道题”为路径,积极开展课程教学实践探究,根据学生思维特点,有的放矢地开展了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科学信息技术的思维和能力,为每一位学生在科学信息技术领域埋下一颗梦想的种子。
一是“老题新做”,科学、全面地开设校本课程
在“一校一品,一校多特色”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学校积极开创“人工智能进课堂”科学特色项目,将原有科学书本知识打破重组,开发有特色的校本课程体系,从而促进学校特色进一步凸显。在区教育部门有关政策支持下,课程开发、多元评价、智能教学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二是“无题创作”, 利用选修等形式进一步拓展课程
学校利用选修课、习艺俱乐部等课程形式,开设多样化的信息技术教学内容,全方位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发展学生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先后开设PPT动画入门、Photoshop创意设计、3D创意设计和打印、智能硬件和趣味机器人、python编程学习、scratch编程学习等课程。
三是“小题大做”, 利用校园特色活动进一步升华课程
学校坚持五育并举,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扎实开展科技活动周、课程文化成果展示等活动,其内容包含智能环保、智能家电、智能道具、科幻画作以及科普课程五大类。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学习、创造、动手、动脑的乐趣,培养“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精神,为国育才。
四是“有题必做”, 积极参加青少年科创、机器人等大赛检验课程效果
以练促赛,以赛促学,通过大赛来检验教师的育人功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开阔师生眼界,提高他们热爱科技、献身科技的动力。随着课程的推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视野有效拓展,涌现出许多优秀作品,在各类竞赛中多次获得省市一、二、三等奖。
五是“难题敢做”,以家校、校企联合模式扫清课程发展障碍
学校信息技术的硬件力量及师资力量始终有限,如何才能与时俱进,更好地让学生接收到更高端、更专业的信息技术知识?长期的实践证明,家长和企业资源是学校科学课程发展的有利条件。通过招聘家长志愿者,引入具有机器人爱好特长的学生、家长参与到教学实践中,让“资源”走进校门,走进课堂;同时,对接有资源的企业,让学生前往企业、工作室等地方进行实地体验与观察,让学生携带“资源”走出校门,更直观、更准确地认识和了解这些科技产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新意识。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