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培养,深化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满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现实需要,近年来,陕西省安康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不断加强,形成了具有地方院校特色的培养体系,为推动大学生创业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思创融汇:深挖双创思政元素
“思创融汇”是以大思政、大视野、大情怀引领双创教育,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导向,促进科技创新与创新创业深度融合。
学校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勉励同学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将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持续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努力做到学思融合、知行合一。
注重培养大学生开创性的思想、观念、个性、意志、作风和品质,提升激情、积极性、适应性、领导力和创业精神素养,提高创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建设为重要抓手,发挥“秦创原”“众创空间”等创新驱动平台的引领和成果转化孵化作用,在赋能大学生创新创业就业新活力新通道,切实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校园孵化和实践演练中立德树人,持续提升创新创业教育与安康学院“艰苦创业、团结奉献;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精神的契合度。
专创融合:全面融入专业课程
“专创融合”是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提升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一方面,学校面向大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创业管理、创业案例、创新思维等方面的创新创业必修课或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另一方面,不断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形成课堂教学、自主学习、结合实践、指导帮扶、文化引领融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推动素质教育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有机结合,逐步由从业就业教育转向创新创业教育。学校先后获批陕西省一流课程、陕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在线开放课程、陕西省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等项目。
赛创融通:学练赛创互相促进
“赛创融通”是以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为牵引,拓展创新创业教育实践赛道,将大学生创新创业全面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管理。
学校实施“学练赛创”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方式,即学生进行线上自学、课堂创业模拟路演、课后作品打磨并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 创意 创业”挑战赛、“学创杯”创业模拟大赛等各级各类赛事,与全校、全省、全国学生“同台”竞技,以学促教、以练促学、以赛促创。
学校通过各类形式的创新创业大赛,努力营造浓厚的创新创业氛围,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兴趣,激发大学生创新创业热情,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创新性实践,培养大学生勇于开拓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学校学生先后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陕西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学创杯”全国大学生创业综合模拟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培创融贯:贯通创新创业一二三四课堂
“培创融贯”是将大学生创新创业一二三四课堂相贯通,构建从知识培养、模拟赛练、校园孵化、社会实践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完整链条,打通大学生创新创业“最后一公里”。
运用第一课堂培养学生创业精神。通过课前数据测试,了解学生关注的创业知识点,找到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线下教学只讲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讲深讲透重点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头脑风暴、创意交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创业精神和诚信品质,让学生在创业课程中学会学习、沟通和感恩。
运用第二课堂训练学生创业思维。支持创业联盟社团、创新创业协会、创新思维训练营在校园举办各种形式的创业训练或模拟活动,通过系列赛事提高学生创业实践能力。
运用第三课堂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学校与外界大学生创业协会、青年创业协会、优秀企业等社会组织共同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大学生创业孵化园、创客空间、大学生创业园等社会优质创业平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创业技能。
运用第四课堂提高学生创业认知。通过网络给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环境,在教学过程中,以丰富的线上资源、网络信息等为学习内容,重点利用中国大学MOOC学习平台,让学生通过搜集和整理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式学习,提高学生创业认知和学习能力。
经过多年的思创融汇、专创融合、赛创融通及培创融贯,协同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安康学院实现创新创业教育成效“七个转变”,即从被动式学习转变到主动式学习,从单人授课转变到团队授课,从教室封闭学习转变到开放式学习,从注重教材学习转变到利用网络资源学习,从线下学习转变到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从教师为中心转变到学生为中心,从第一课堂转变到一二三四课堂融合,培养出“敢闯、会创”的应用型人才,有效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促就业工作。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