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重庆市永川区教育委员会:“片区教研” 振兴乡村教育

发布时间:2024-05-17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重庆市永川区教委制定“片区教研”发展规划,通过实施“联合·整合·融合”三大策略,优化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机制,促进了乡村教师的专业成长,有力地推动了全区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联合:从“各顾各”走向“手牵手”

合理规划,找准契合点。区教委采取“自主选择+合理调配”的策略,将全区四所重点中学、八所城区优质小学作为组长学校,24所镇所在地的中小学作为副组长学校,其他学校作为成员学校,依据学校规模、领导管理、教师队伍、办学水平等进行合理调配,最终形成中学4个、小学8个共12个教研片区,每个片区由1—2名教研员担任联系人。

合理定位,确立着力点。针对调研中存在的问题,区教委分层次召开研讨会,广泛听取各类学校的困惑与思考。经过反复论证,将“片区教研”的着力点确定为提高“三力”,着力“三课”。即,提高学校校长的课程领导力、教师的课程执行力、学生的课程学习力;着力课程建设、课堂教学方式的变革和课程辅助活动的推进。

科学规划,寻求生长点。建立了由区教委组织人事科负责教师培训,教科所负责“片区教研”的研究、指导、服务, 教育督导室定期进行督导考核的运行机制。同时要求各片区订立章程,明确成员学校的权利与义务,为共同体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保障。坚持“五年一整体,每年一主题”的发展思路,明确提出了“聚集课堂——完善课程——形成特色” 三级学校生长阶梯。努力形成一校一品、百花齐放的办学格局。

整合:从“手牵手”走向“肩并肩”

上下贯通,三位一体。片区教研作为围绕片区学校实际开展的教育行动研究,需上接区级教研,下连校本教研。校本教研不能解决的问题,片区教研加以研究,片区教研不能解决的问题,区级教研合力研究。区级教研的研究成果通过片区教研向各成员学校传递,并在片区教研和校本教研中实践论证,研修完善,互逆的上下贯通,实现了区级教研、片区教研、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

左右连通,并驱争先。不同片区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特色。教委每期均要组织召开“片区教研”现场会、片区开放周、片区教研总结交流会,每月印发一期“片区教研动态”,每年编撰一本“片区教研资料集”,总结工作得失,提炼工作经验,相互学习借鉴,形成了并驱争先的良好局面。

内外互通,互助共生。片区内学校做到管理互通、师徒相通和资源共通。片区定期举行管理干部研讨会,交流学校的办学困惑、管理得失、教学问题等。片区学校实现跨校师徒结对,包含学科教师结对、班主任结对、班级结对和学生结对。师徒间相互参与备课、听课、评课,共同参与课题研究等,实现了结对师徒的互导互助,共同成长。成员学校间课堂相互开放、活动互派人员、资源共同分享、联合组考分析、相互提供支持。

融合:从“肩并肩”走向“心贴心”

团队展示,变“被动”为“主动”。将片区赛课成绩进行捆绑式评价,变传统优质课的个人赛为团体赛,真正实现了片区学校的“荣辱与共”。片区教师参与区优质课比赛,片区成员学校学科教师主动参与,相互打磨,共同经历磨课、炼课的过程。既让参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提升教学能力、优化教学过程,又使同学科教师献计献策、共同进步。

在线课堂,变“封闭”为“开放”。依托“永川教研网”的网络资源和优势,分学科汇聚课程与教学资源,充分实现区内资源共享。利用组长学校建有智能录直播室、“一站”(共同体网站)“两平台”(教研与教学互动平台)的优势,与片区成员学校实现了在线课堂互动研究,促进片区学校共享优质资源,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一体评价,变“竞争”为“合作”。从组织管理、活动开展、活动成效三个维度,教师培训、教学研究、资源建设、学校发展等十二个方面对片区教研实施量化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督导评估。考核分集中汇报和现场检查两个阶段进行。只检查组长学校,片区内所有成员学校的得分与组长学校的考核结果相同,加强了片区成员学校之间的融合。

重庆市永川区片区教研活动的开展,使乡村学校教师拥有更多地参与教研的机会,拥有了更多展示自我的平台,拥有了更多共享交流的空间,有力地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