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辽宁省沈阳市在东北地区率先推出身边好课堂——沈阳市“名师在线”公益活动,集结名校名师,在休息日利用互联网,为全市及沈阳都市圈相关城市的初中学生免费提供在线辅导和答疑,获得社会一致好评。
先行探索 打造学生身边在线课堂
沈阳市先行选取了数学、物理两个学科进行试点,根据直播实时学习的特点,把脉教学方向,满足初中学生需要,合理利用学生周末时间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及答疑,全新设计课程结构,内容瞄准学科知识的总结和梳理,合理设计课程时间安排。全市制定专门在线课堂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课程时长,呵护学生健康成长。每期开展专题性讲座,引导学生掌握知识重点。2023年,沈阳市根据学生和家长的实际需求探索开设外语、化学等学科,并专门为中考学生开设地理、生物学专场活动,活动内容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的规定。
建立机制 保障公益活动全面推进
沈阳市制订了“一组、两办、三备、三讲、五审核、六统一”工作机制,“一组”即“名师在线”公益活动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总体调度、发布通知等。“两办”即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和教学研究办公室,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主要业务处室,主要负责“名师在线”公益活动统筹协调。教学研究办公室设在沈阳市教育研究院,主要负责公益活动组队伍培训、选定教学内容、组织集体备课、技术保障、教学环境维护等工作。“三备、三讲、五审核”中的“三备”即主讲教师组织自备、复备、集备来研磨学案和教案;“三讲”即研讨、试讲和直播正式讲课;“五审核”即市教研员审核学案教案,审核课件讲稿、研讨后审核、试听审核、网上巡课审核。在授课前,市教研院初中各学科核心教研团队对授课教师进行统一培训,做到“六统一”,即思想统一、着装统一、语言统一、课件统一、学案教案统一、人物画中画统一,确保为广大学生呈现出高质、高效的精品课堂。
强化队伍 保障活动高质量教学任务
市教育局利用网络客户端平台,合理利用学生周末时间为学生提供在线辅导及答疑。每周提前公布课表,学生输入相应会议号进入会议室即可参加活动,活动内容全部免费。同时组建了以沈阳市首席教师、市名师为主的“名师在线”师资库,师资库教师均为各学科的“排头兵”。在教师库中按照工作要求遴选授课辅导教师,并建立教师梯队,分批次承担教学授课、辅导答疑等任务。各区县(市)的优秀师资也逐步纳入师资库中。授课前,名师们均接受沈阳市教研院核心教研团队的统一培训,依据新课标要求、结合教材内容进行集中备课,全方位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制定清晰流程,确保按时、保质、有序推进“名师在线”活动。
团队合力 确保“名师在线”优质高效
在市教育局统一部署下,市教研院安排义教部初中教研室牵头组建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生物学“名师在线”教研团队,以最强阵容、最优团队承担起“名师在线”的教研教学任务。各学科教研团队本着以主题为线索构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理念,借助学科工作站及筑基学科带头人等团队力量,向全市城区及郊县40多所学校、8600多名学生、300多名教师征求意见,在广泛调研基础上,规划每节课的学习专题,明确授课前的教研流程,保证每一专题课例授课前至少进行8次教研打磨,发挥教研团队合力,确保“名师在线”公益活动有序、高效、优质开展。
操作便捷 为学生提供优质学习内容
市教育局选用学生最熟悉的客户端平台,在保证学生充分休息的前提下合理利用时间为学生提供便捷服务。沈阳市还精心为学生提供了线上教学“营养补给”,提高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无法在线参加活动的同学可在本期公益活动结束后的一周内登陆“沈阳市教育局”官方网站随时观看回放。同时对积极参加活动、在线表现良好的学生提供升级服务。连续参加10次以上的学生可参加“名师”答疑工作群,连续参加15次以上的学生可参加名师线下讲座,面对面接受名师辅导。利用“名师在线”课堂满足线下教学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受益良多 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支持
一是破解“双减”教育难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公益活动让学生对校外培训的依赖逐步减轻,选择参加“名师在线”公益活动的初中学生比例达到87.3%。同时,“名师在线”公益活动获得家长的高度认可,在参与调查的12万名家长中,有90%的家长认为“名师在线”公益活动效果非常好,提高了学生学习效率。
二是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参与授课的教师均为各学科的“排头兵”,学生每周通过互联网在线参加“公益活动”,让全市城乡学生足不出户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三是凸显学校主阵地作用,彰显教育人的责任担当。“百位名师的540场直播,20余万学子共享‘一堂好课’”。活动坚持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问题为主要抓手,通过名校名师们的言传身教,让更多学生及家长把学习的重点放在了学校、放在了课堂,让学校教育教学主阵地作用更加凸显,同时扩大了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彰显了以名校名师为代表的教育人的责任担当,提升了全市义务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