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是典型的农村地区。近年来,武功县贞元学区创新“五抓五提”聚“五力”实践载体,主动作为、改革攻坚,先后撤并教学点13所,保留完全小学14所,实现了辖区教育资源优质均衡高效配置和教育教学质量由弱变强的“两大蝶变”,真正让群众在家门口享受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教育“红利”。
抓“优”环境、激活力,推动硬件软件“提标”
学区采取政府项目投资、社会爱心帮扶等措施,全方位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氛围,打造和城市一样的学校。认真开展校园“改薄行动”,加快推进“校园培强”工程,累计完成投资3200万余元。目前,该学区14所完小全部拥有合格的教室、运动场、取暖(降温)、饮水、厕所、阅读室、音乐室、舞蹈室,数字化、信息化教学设备也配备齐全,营养餐食堂实现全覆盖,偏远学校还配备了校车,学生走读难题得到有效破解。
全面对标“五育并举”要求,深化拓展“社团+”活动,完善各项配套制度体系,开设科技社团、腰鼓社团、读书社团等各类艺术兴趣社团,精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创造能力。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比赛、体育比赛等活动,激发校园活力。
依托县域革命烈士陵园、苏武墓、党史馆等红色爱国基地,充分利用特殊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各类祭英烈、践孝行活动,大力开展德育实践“第三课堂”活动,从学生入校队列、课堂坐姿、书本摆放、课间活动入手,全方位加强学生养成教育,使德育与养成教育相得益彰。
抓“严”队伍、强内力,推动师资素养“提升”
该学区把建强教师队伍作为实现质量提升的根本保证,从制度、研训、师德“三个维度”发力,倾力打造学习型、研究型、专家型“大先生”。制定各项制度,明确教学要求,对完成质量进行量化打分,与教师绩效考核挂钩,做到“优劳优酬”、兼顾公平、激发干劲。以“高效课堂观摩活动+校本课题研究+网络研修+青蓝工程”等四项活动为抓手,以“种子教师”教学基本功提升行动、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跟岗学习行动、学校、教学片、学区三个层级“课堂教学磨课展示”等“三大行动”为载体,搭建教师之间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伴互助的“桥梁”,有力强化了教师育人能力。
坚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从教第一标准的具体举措。统筹做好正面激励教育和反面警示教育,组织教职工学习张桂梅、丁海燕等先进事迹,开展典型案例剖析自查。建立有方案、有措施、有学习、有活动、有记录、有评定的“六有”师德体系,实现师德师风由软约束转化为师德失范行为源头治理的硬约束。以“清廉学校”创建为契机,通过读清廉书籍、看清廉电影、讲清廉故事、塑清廉文化,助力师德师风建设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抓“细”管理、挖潜力,推动教育质量“提效”
该学区坚持科学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高效统筹安全、发展工作,注重从教师备课、授课、辅导、作业等“四环节”入手,抓重点、补短板、促提升。目前,校园内无安全事故发生,小升初质量调研测评稳居全县第一方阵,荣获县级以上荣誉62个。
全面加强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细落小教育教学常规管理,在备课上,实行集体备课制,做到有目标、有预习、有互动、有展示、有精讲、有达标。在授课上,落实推门听课、随堂评课、集体议课,促进教师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在辅导上,落实点对点的“问诊式”辅导、一对一的“个性化”辅导、面向中差生的“提高性”辅导。在作业批改上,落实作业布置科学、合理、分层、及时批改。目前,多人获得该县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与设计优秀案例一等奖。
农村小规模学校优化提质既是一项长期艰巨的政治任务,又是一项增进民生福祉的德政工程。只有在做好基层党建、改善办学环境、打造一流师资、创新教育管理、深化改革破难等方面创新思路、久久为功,才能在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努力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