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教育局:“复式雁阵”促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

发布时间:2024-05-27 来源:中国教育报客户端

中国教育报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案例展示专题

辽宁省大连市沙河口区各级主管部门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沙河口区中小学全面落实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严格履行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抓班子、带队伍”职责。持续深化基层党建“四个工程”(强基工程,头雁工程,先锋工程,红苗工),让党支部成为学校各项工作中的“主心骨”,让党员成为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主力军”。

坚持加强师德建设,推动常态化长效化

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在教师日常考核中落实师德前置把关作用,在岗位聘用、评优评先等各类活动中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强化教师师德评价监管,构建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广泛参与的师德监督体系。把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并加大选树优秀教师典型力度。

多管齐下,打好干部教师队伍建设组合拳

一是干部队伍建设。

优化结构,提升干部队伍整体功能。坚持新老干部搭配,建立区教育系统后备干部和优秀青年干部人才库,跟踪培养和定期考察相结合,形成日常发现、动态管理、持续培养、合理使用的工作机制,加强源头储备,持续优化结构,推进干部梯队建设。

选优配强领导班子,坚持把有政治素养、有教育情怀、有工作能力的人放到领导岗位,充实到干部队伍。

注重培养,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充分发挥党校、红色教育基地等培训阵地作用,组织开展新任职领导干部培训和座谈,举办青年、后备干部论坛交流及演讲展示,全方位、立体式加强年轻干部的专业训练和实践锻炼。

示范引领,抓实干部成长“传帮带”。依托“名校长工作室”,通过专家引领、实地考察、主题沙龙等方式,围绕高品质课程建设、高质量课程实施、高素质队伍建设、高水平学校管理等主题定期开展活动。同时开展机关与学校间双向挂职锻炼,推进学校事业和区域教育事业双向奔赴。

二是教师队伍建设。

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建设。依托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升师德建设水平、突出文化建设引领、推进身心健康工程、提高教师专业能力五项提升措施,搭建教师培训课程体系平台、教师专业能力竞赛和评优平台、激活特色校本研修三大平台,赋能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

持续完善教师培训模式,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搭建三支指导团队和四大发展项目,系统打造教育领航续航启航队伍,打造业务精湛、教学有方的教师队伍。建立一支骨干教师队伍发展序列,培养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建立正高级教师、校长顾问团,名师、名校长工作团,建设优秀教研员团队三支指导团队,建立干部教师培训资源库建设项目、推进优质资源共享项目、干部教师培训项目、优秀人才引进项目四大发展项目。三支团队把学科的专业指导延伸到每一所学校、辐射到每一位教师,形成了“学习—辐射—成长—学习”的闭环。

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完善教师管理制度和机制。通过干部调整、教师交流均衡配置教师资源、加强教师人事管理、优化学历学位结构、建立与完善骨干教师遴选和培养机制、优化学校岗位设置、指导学校完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加强与编制部门和人事部门沟通、推进“县管校聘”改革,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切实理顺体制机制,健全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管理服务支持体系,统筹支撑教师队伍优质均衡发展。

建立名师引领的区域教师发展体系,打造区域教育高质量发展新引擎。梯级攀升建构教师队伍五维进阶培养模式。形成以区教育局主导,区进修学校为培训主阵地,学校为主体的三方协同培养机构。构建“铸魂”-“筑”-“强师”-“育名”-“领飞”五维进阶培养模式。“铸魂”即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铸职业道德之魂;“筑基”则以人文素养、教育教学技能、专业发展、课堂实践为抓手,筑专业素养之基;“强师”即引导教师走科研强师之路;“育名”即依托现有的名师资源,以“名师育名师”,为教师队伍储备名师资源;“领飞”即从名师中培养教坛“领头雁”,回馈和反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教师培养“闭环”模式,使系统内不断涌现出优秀青年教师、骨干教师、高精尖人才。

探索建立名师引领的区域教师发展体系。首先,变“评选认定”为“培养使用”。“名师工作室团队”实行“培养对象”制,进行为期三年的周期性培养后方可为认定“名师”,过程中赋予培养对象辐射带头任务,实现了在培养中锻炼、在锻炼中培养的良性循环。三年来沙河口区培养正高级教师、省特级教师等省市级优秀教师共88人。其次,变“领导管理”为“责任指导”。在“名师工作室团队”建设中,沙河口区积极探索“责任制”,每个工作室都由教育局责任科室确定一名“领衔人”,进修学校负责业务指导和工作考核,“领衔人”所在学校负责选拔推荐工作室成员,并为工作室教研活动提供支持。

实施“筑根导行计划”。即开展“筑师德根基导师范行为、筑学科根基导教学行为,筑生本根基导管理行为”,通过集中培训、跟踪指导、新苗杯大赛、同课异构、名师工作室带新、校本研修等灵活多元的培训,有效促进新岗教师成长。

坚持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推进身心健康“1+4+N”工程

沙河口区启动身心健康“1+4+N”工程,在教师层面组建“沙河口区教育系统教师心理健康工作室”。工作室借助高校和社会力量,依托“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等专业院校资源,由专家领衔,高位切入推进,重点瞄准区教师心理健康的重大需求和教研问题,搭建线上线下心理健康服务平台,通过“外引内育”,双向发力,建立科普宣传、教学研究、专业指导和心理辅导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建立五个实训基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月系列活动和心理专题培训,编写《教师心理健康指导手册》,并为个别教师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持续均衡发展,有序推进干部教师交流

积极传达解读大连市教育局教师交流政策方向,区教育局制定符合区域特点的教师交流实施意见,将教师交流完成情况与绩效考核、岗位聘用工作直接挂钩,不断加大教师交流的宏观调控力度,实现校际间教师资源合理调配,促进学科教师优化配置。

引进优秀人才,优化教师队伍

三年来沙河口区突破专业限制,增加综合类院校毕业生,调整教师专业结构;突破地区限制,立足东北,面向发达城市和西部地区,拓宽人才来源入口,从源头上调整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在继续充实中小学主学科教师数量的基础上,向史、地、政、生、音、体、美、心理等学科倾斜,招聘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

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完善教师职业发展管理服务支持体系

指导系统内74个事业单位,3180名教职工开展第五轮事业单位岗位聘用。充分听取各单位、各学段一线教师心声,将岗位设置放在整个教师队伍的全局之中,从总体上分析它在系统中的作用,动态调剂各岗位设置,兼顾各学段教育、教师发展需要,推动岗位设置与聘用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以区域统筹规划为契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整体办学品质。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