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安培华学院不断丰富校园文化内涵,传承红色文化,全方位实施文化育人。通过近3年的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在校学生共获得学科竞赛、素质竞赛、创新创业竞赛等奖项3684项,其中国家级2152项、省级1479项、市级53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发挥“大思政课”主渠道作用,铸魂红色基因育人。坚持把思政课作为文化育人的“第一课堂”。学校坚持“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价值导向,从设计教学内容、拓展教学主体入手,创新教学方法、盘活教学资源、优化教学评价体系,不断把思政小课堂、校园主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网络新课堂有机结合,构建了立体化的文化育人教育模式。
一方面,学校坚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政课,纳入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年度重点任务安排和课程建设计划,建立党政系统、共青团系统、学工系统和课程教学系统的长效协同机制,建立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线上与线下、教学与管理服务互通的多向度“立交桥”;另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聚焦时代问题,瞄准学生的现实关注点、思想困惑点、理论渴求点、内心需求点,及时更新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
筑牢“第二课堂”,赋能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学校坚持把红色实践课作为文化育人的“第二课堂”。始终坚持政策导向,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校园、进课堂、进课本、进教材、进学生日常言行的“五进”活动,努力将实践基地打造成为学生思政教育的文化滋养平台,打造成为思政课教育教学走进社会大课堂的实践平台,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一是邀请名师名家来校结合自身成长经历,与学生分享人生智慧,探讨成长之路,引导青年学生励志成才。开办党史学习微课,充分利用课前5分钟开展党史知识问答、讲述党史故事、介绍英雄模范人物等活动,把红色实践课与党史学习教育紧密结合。
二是举办行走思政课、宏志助航计划、三下乡行万里路、红色筑梦之旅等特色活动,让学生通过听、看、读、悟,洗涤思想、接受精神洗礼,不断把红色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校“大思政课”资源优势。
三是把专业教学与红色文化无缝衔接、并举融合、科学渗透,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积极参加素质竞赛、创新创业竞赛、演讲比赛、文艺展演等活动,提升学生创新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此外,学校制定育人标准,以标准促建设,提高育人质量;建立校、院、学生三级评价体系,实施综合评价、自我评价和第三方评价,以评促建、以评促管、以评促改,促进文化育人建设。
与此同时,学校加快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建设步伐,合理规划学生活动体系,为学生艺术团、社团提供排练及活动场地,不断完善硬件设施,聘请专业教师予以指导,精心设计校园活动主题,提供经费支持和相关制度保证,为培养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提供硬件、软件支持。
夯实“第三课堂”,赋力红色精神激发力量。坚持把“社会大课堂”作为文化育人的“第三课堂”。学校注重打通“小课堂”与“大课堂”之间的壁垒,消除场域与时间限制,让思政课教学不仅拘泥于课堂课本学习,采取多种方式把思政课搬进校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就业创业实践基地、社会服务实践基地等,既让文化育人“活”起来、学生“动”起来,又能够极大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带给学生接地气的思政课体验。
在打造思政课品牌上坚持“走出去”,充分利用陕西红色场馆多、革命遗址多、红色故事多的优势,依托地方红色文化育人实践基地,推动红色资源共建共享,不断将红色史料转化为教材、将红色精神传承至课程、将红色资源转化到课堂,使红色实践教学基地资源寓教于思、寓教于悟、寓教于行,让学生们通过沉浸式、互动式的现场体验,学习和重温党的光辉历程,引导大学生在红色考察和体验中感受红色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爱党、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和接续奋斗、成长成才的奋进动力。
学校进一步丰富教育主体,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和未来就业方向,将“十佳”师德标兵、陕西好人、大国工匠、感动中国人物等各行各业的先进榜样和模范人物请进讲台、现身说法。一方面,让学生们切身感受到学习榜样就在眼前,先进典型就在平凡工作中,另一方面,让学生们从榜样和典型身上感受到他们的职业精神、人格魅力,弘扬真善美和向上向善的力量,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以先进典型的力量引导人、以榜样的力量激励人、带动人,引导更多学生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争做时代的书写人,追梦的奋斗者。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