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甘肃省定西市牢固树立“抓教育就是抓发展、谋教育就是谋未来”的理念,坚定不移推进“教育强市”建设,深化全市基础教育管理体制和办学模式改革,破解基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以教育之力厚植人民幸福之本、以教育之强夯实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定西建设之基。
一、重点举措与成效
秉持开放理念“走出去”,汇聚高质量发展“强大合力”。一是主动对接先进,学习借鉴谋发展。牢固树立开放办学理念,积极探索多元协作路径,紧抓东西协作、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西南交大对陇西县文峰中学托管帮扶和江苏省丹阳实验中学与漳县第一中学结对帮扶机遇,以跟岗学习、名师支教、课堂建设、课题研究、“互联网+教育”等为载体,开展教研活动434场次,积极搭建共同参与、联动共建平台,着力把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育资源引进到定西,不断推动学校办学理念迭代更新,促进教学研究水平持续提升。二是积极拓展空间,校地携手促共赢。充分挖掘校友在榜样示范、科研引领、捐资助学等方面的优质资源,为学校发展创造新机遇、注入新动力。2023年12月,联合共青团定西市委、读者集团举行了“阅读润心书香致远——定西市‘优秀学子走进读者’公益阅读研学活动”,首批165名安定区东方红中学的师生走进了读者集团,同时读者集团为学校捐赠5万元的学生阅读系列图书助力书香校园建设,2024年将再投入28万为学校建设科技创新教室。三是推进协同育人,凝聚共识聚合力。成立定西市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站,遴聘“定西市家庭教育指导教师”30名。先后选树甘肃省家庭教育创新实践基地16个、定西市家长实验学校10所、定西市家庭教育示范学校98所和甘肃省书香家庭16个,以典型引领协同育人。组织召开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家校协同育人培训暨“双减”背景下范式家长会、普通高中家校协同育人范式家长会和学生手机管理范式家长会,参加会议学生家长达73万人次。开展“家风润陇原·幸福千万家”家庭教育大巡讲活动150场次,邀请8名国内家庭教育专家分城乡、分学段推出线上家庭教育公开课,受益家庭达42.1万个。
坚持共建共享“引进来”,催生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一是聚焦县际协作,共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全市坚持“一盘棋”发展思路,按照地域就近、强弱联合、抱团发展的原则,以教育资源整合、融通、共享带动区域教育整体发展为目标,在市级统筹下,依托安定区、陇西县和临洮县优质教育资源,健全多校协同、区域组团、同学段联盟、跨学段联合等多种模式,在教师成长、学生发展、教学改革等方面多点发力,促进区域教育全面融合,增强结对学校“造血”机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总量和覆盖面。二是聚焦学校结对,共画高质量发展同心圆。在全市3个区域教育协作体中采取“一对一”“一托N”等多种形式,分学段建立学校协作共建关系。牵头学校以城区优质学校为主,带动对口协作县的薄弱学校,签订协作协议,制定分项实施举措,明确协作发展时间表、任务书和路线图,压茬推进实施,促进双方管理同步、人员互派、资源共享。2023年秋季学期,按照高中阶段协作共建在两年内实现省级示范性高中全覆盖、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和幼儿园每学年建立协作共建学校分别不少于1所的部署安排,3个区域教育协作体的6所高中、6所初中、2所小学及8所幼儿园建立了结对关系。三是聚焦师资交流,共下高质量发展“先手棋”。充分依托区域协作体,统筹“三区”支教等项目,连续在三年时间内,协作县结对学校间至少选派1名优秀校园长储备人才和1名骨干教师开展不少于1年挂职或跟岗交流。将帮扶县区学校和市直学校校长储备人才、骨干教师的帮扶经历视同基层经历,激发校长储备人才、骨干教师参与帮扶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2023年秋季,22所学校的22名校(园)长储备人才和22名骨干教师到协作县区的结对共建学校进行交流帮扶。按照每人每年1.8万元的标准为交流帮扶人员补贴生活补助,购买意外保险,让交流帮扶人员工作安心、生活舒心。
培育优质资源“沉下来”,增强高质量发展“硬核实力”。一是紧盯名优培育,示范引领铸品牌。开展集团化办学提升行动,综合实施“城区+农村”“优质+薄弱”“一长多校”“托管分校”“优质高中+城区初中”等集团化办学模式,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缩短新建学校塑形周期。加快推进优质学校培育建设,围绕办学定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队伍建设等十个维度,大力发展富有本土特色、具有品牌效应的新时代高品质学校。以高中“强基计划”为引领,在安定区、陇西县和临洮县教育集团内义务教育阶段试点实施“筑基计划”,为3000多名学生开通了学段贯通培养新路径。二是紧盯师资培训,学用结合筑根基。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全市牢牢把握师资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坚持让教育者先受教育。综合实施“教育名县+”“名校基地+”“骨干名师+”培训策略,由安定区、陇西县和临洮县三县区跨区域代培渭源县、漳县和岷县新入职特岗教师,累计对504名新入职特岗教师开展为期45天的跟岗培训,助推区域教育协作县教师队伍强筋骨、筑根基。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召开全市特岗教师跟岗培训观摩总结会,先后通报表扬特岗教师跟岗培训优质基地校44所、优秀指导教师182名、优秀学员181名。三是紧盯交流研讨,互学互鉴拓思路。各区域教育协作体积极探索教学资源共同开发机制,集中优秀教师开发教学设计、命制试题等优质教学资源,围绕教育管理、课程建设等主题开展交流研讨活动10场次。结对协作学校常态化开展线上和线下交流活动,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举行教学研讨活动30场次。以县区为单元,先后组织召开岷县、漳县和渭源县教育质量提升分析研判推进会,研究新高考改革方向和中考质量提升策略。组织承接中考统一阅卷任务的陇西县高中名师在岷县开展了2023年中考试卷跟踪分析与教情研判暨全市初中教学质量提升培训会,明晰思路研判举措,高效推动区域教育协作。
二、特色与经验
坚持高起点谋划、系统化部署,吹响改革“冲锋号”。党委和政府是推动教育现代化的主导力量,起着“引擎”的作用。2023年5月,定西市印发了《定西市深化区域教育协作促进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提出了3个方面7项重点任务,明确要以市域优质教育资源为依托,在全市建立“临洮县与渭源县”“安定区、市一中与漳县”“陇西县、市幼儿园与岷县”3个区域协作体,搭建县与县之间交流协作平台,推动形成共建共享、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的新态势。市政府分管领导分别在岷县、漳县和渭源县组织召开区域教育协作启动会,协作县区政府签订区域协作协议,建立协作共建关系,积极探索跨行政区域教育协同发展的有效路径和体制机制。
坚持高标准推进、清单式管理,挂出改革“作战图”。市、县教育部门强化主体责任,成立工作专班,加强统筹协调,细化保障措施,推动教育区域协作落地见效、走深走实。3个区域教育协作体聚焦教育管理、课程建设、教学研究、课堂提质、作业设计、师资队伍、内涵发展等主题,全面部署区域教育协作推进和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制定区域教育协作计划,排出“任务书”、划出“硬杠杠”、定出“时间表”。11对结对学校按照“一月一主题”要求,认真遴选交流项目,建立任务清单,细化落实举措,明确“要干什么、谁来干、干成什么样”,切实把每一项工作任务具体到项目、落实到岗位、量化到个人,做到清单化管理、清单化推进、清单化落实。
坚持高质量落实、常态化指导,打造改革“样板区”。建立“市级统筹、以县为主、学校参与”的区域教育协作分级负责机制,教育、工信、财政、组织、人社等相关部门协同发力,集成运用教育人才“组团式”帮扶、“苏甘共建”、托管帮扶、东西部教育协作帮扶政策,推动各项优质教育资源向帮扶县域汇聚,提升区域教育整体水平、优化区域教育布局、增强教育发展活力。建立完善评优选先倾斜、职称评定倾斜、提拔任用优先等在内的各类激励机制,推动形成优质学校主动辐射引领、结对学校自主发展、校长教师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将区域教育协作发展情况列入对县区政府和集团化办学成效的考核内容,建立阶段性督导观摩点评制度,扩大区域教育协作广度,拓展区域教育协作深度,提升区域教育协作效度。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