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好必要的农村小规模学校,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一环。作为教育体系的“神经末梢”,农村小规模学校牵动人心。为了让“小而差”“小而弱”,变成“小而美”“小而优”,陕西省武功县采取了以下措施办好农村小规模学校。
借助平台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武功县各所小规模学校在县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均配备一套电子白板一体机。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小规模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线上培训,运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陕西扶智平台”“国家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等优质资源,采取“直接用”“间接用”“整合用”“选节用”的方式,播放给学生,让学生享受优质资源。同时,作为教师,也从课堂教学中不断完善提升自己,让自己成为“现代化”专业型的教师。备课、授课素材和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及教案示例、媒体资源、习题精选、扩展资料、单元测试等都能用于课堂中,从而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教育均衡联盟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为了使小规模学校快速发展,武功县采取城校带乡校、强校带弱校的发展模式,这种联盟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同时,小规模学校充分发挥学生社团活动的德育功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丰富学生课外知识、滋养身心、启迪智慧。紧密结合校情,精心设计了课后服务课程,涵盖了生活数学、自主阅读、经典诵读等领域。学校还巧妙利用闲置土地,开发出一片绿意盎然的“红领巾蔬菜种植园”。农村孩子教城里孩子种菜、掰玉米、挖红薯等,城里的孩子则教农村孩子跳街舞、绘画、电脑绘图等技能,相互分享技能。孩子们相互交朋友、开拓视野;教师们互相交流教育教学经验等。
通过联盟,农村小规模学校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教育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找到了自信和发展方向,踏上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依托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城乡教师学习共同体——名师引领行动”项目的实施,让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们受益匪浅,按照“管理共促、师资共育、资源共享、发展共赢”思路,充分发挥行政主心骨、课堂主阵地、学生主力军“三大作用”,形成“三级三类骨干体系”,以省、市、县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名师引领行动为依托,武功县普集学区的小规模学校与武功县实验第二小学形成校区结对共建单位,先后开展同课异构、示范观摩、教学研讨交流等教研活动。实行“青蓝工程”,通过“师徒结对+种子教师”“校本教研+课标落实”等多种方式,选派种子教师去商洛、宝鸡、西安等地名校培训、跟岗实践,参与各学科教研活动,为课堂教学汲取经验,引入活水。
武功县小规模学校始终坚持以研促培、以训促教,全面推进专题微报告、示范课、观摩课、竞赛课、汇报课等形式多样、时效性强的研训一体化活动,不断强化教师的业务能力,促进课堂教学成效提升。
社会各界的参与和支持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更好地打造农村小规模学校,离不开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参与和支持,一些私企也参与了农村小规模学校建设,他们向村小捐赠课桌,提供资金为学生定制校服、购买图书;同时,家长们也参与到学校的建设中,他们帮助学校维修门窗、桌凳、粉刷教室,形成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
打造“优而美”的农村小规模学校,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要通过改进学校管理、教育教学,推动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为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推动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