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路第六小学:构建立德树人新生态 探索落地式协同育人路径

发布时间:2025-01-08 作者:张宝凤 杨丽丽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近年来,内蒙古包头市青山路第六小学从六个维度,对学校落地式协同育人路径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创设“政策+机制”的一体化组织保障

在学习贯彻相关政策的基础上,学校将原有的机制进行迭代,建立了协同育人资源共享制度、校家社运行联动制度、家长诉求多渠道办理制度等7项共育制度打破了学校教育“被动协同”的禁锢,解决了校家社三方相互脱节、缺乏合力、口径矛盾的问题。

打造“名师+骨干”的专业化队伍

依托学校培养的家庭教育讲师队伍、家长委员会和社区家庭教育服务站,组建来源广泛、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教师讲师团和家庭教育志愿者队伍。班主任全员参与,以3年一周期进行培养。讲师团通过“两个借力”开展“两个教研”:借力班主任职级制,将“高级班主任”吸纳进来;借力家庭教育案例比赛,围绕讲课案例开展相关教研,学思路、学亮点。同时,开展校际联盟教研,实现互学互促。

开设“线上+线下”的多样化课程

学校以“生本教育”为办学理念,以家长为本构建家长课程体系。学校在原有“知行课程体系”基础上,迭代“生本共育”课程,该课程以家长主导开发,服务于儿童成长的个性化需求,并采取“线上+线下”的形式推进。

青山路六小家长“知行课程体系”图示

线下开设基础课程,用“自学单”延伸学习教材中其他相关内容,学以致用。开设自发课程,成立“家长自我成长工作坊”,以互动式、跟踪式等策略,促进家长和学生共同成长。开设合作课程,高年级以“促进沟通,提高亲子关系”为主题,低年级以“塑造行为,养成良好习惯”为主题,心理教师对家长进行深入辅导,引领家长成立“家长互助学习组”。线上开设共建课程,用好互学平台,依托包头市家长学校线上课程为家长提供丰富资源和指导服务,助力家长高效学习、快速成长。

实施“三模式+两公益”的社区教育项目

为最大程度释放协同育人的规模效应,学校成立秘书组,实施以社区为主体的结对项目,秘书组成员分别与社区工作者结对,方便学校教育与社区教育的对接。这种多资源共享的协同育人机制主要有三种实施模式:一是借助场馆资源充分利用社区的图书馆、体育馆等,开发多主题、重体验、增趣味的“馆课程”。二是统整人力资源,发挥家长作用,邀请家长中各行各业的先进人物担任社区课堂志愿者,鼓励家长借助自身特长优势开展丰富的活动,增强家校合力。发挥社区民俗专家的教育作用,引导学生剪纸、捏面人等传统手艺三是开发活动资源,例如在组建红领巾议事厅”的项目化活动中,学生通过“红领巾志愿者”“社会角色体验”“大眼睛提案”等子活动,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具体过程中。学校还实施以家庭为主体的“温暖365”项目和以学生为主体的“微爱”项目,形成了一体化育人的良好生态。

青山路六小“三模式+两公益”教育活动

打造“平台+舞台”的家委会提升项目

学校从一体化和协同的角度考虑,在保留原有三级家委会的基础上,将家委会办公室进行迭代,建立校家社协同育人资源中心。资源中心由校长与家委会主任共同管理,旨在实现资源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切实为学区内学生家长服务,提供更多校家社合作的平台。此外,资源中心定期组织书香家庭、志愿服务标兵、优秀家长等评选,及时进行表扬推介,积极营造共育氛围。

青山路六小协同育人成长支持体系图

形成“评价+服务”的办学成果

为真正转变家长观念,学校打通协同育人的常态化路径,建立了“211”服务机制。“2”指两个反馈渠道,即智慧校园反馈渠道、专属电话反馈渠道,家长可以与校长直接对话“1”指一本问题台账,记录家长困惑;第二个“1”指一个发展提案,帮助家长更好地成长。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