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以融合思维打破学科壁垒 倾力打造“无边界课程”

陕西省大荔县云棋小学:以多元融合思维赋能五育并举

发布时间:2025-01-09 作者:李小伟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为深入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突出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陕西省渭南市大荔县云棋小学不断探索和丰富育人方式,以融合思维打破学科壁垒,倾力打造“无边界课程”,实现科教融合、活动项目融合和评价融合,在多元融合思维中赋能学生五育并举全面发展。

学科融合 点亮智慧

学校组织教师围绕“教师如何有效地教”和“学生如何有效地学”两个发力点,集中思考和探寻课程融合的有效途径和载体。

学校打破单学科教师集中备课的传统方式,以年级备课组为单位组织集中教研,从共同研讨中发现各学科知识之间的关联性和共融点,为设计出跨学科融合的教学设计奠定基础。

学校以备课组为单位,开展各学科课程融合课例展示活动,探索以某一学科为载体,融合其他学科知识的方式,实现学科融合,打造“无边界课程”。

如在一年级语文课《荷叶田田》课堂中,融入数学中“认识方位”的知识、音乐中的唱诵和表演、美术中的审美和科学课中对四季特点的认知,再通过说唱演画诵等形式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实现能力迁移与思维跃升。

再如一年级数学关于“整理房间”的课堂中,通过创设劳动情境,引导学生在课前自制学具、绘制房间,课中使用学具分类整理房间,体验分类的多样性,训练学生动手能力;通过数字化技术,设置切水果游戏,同时融入音乐元素,营造闯关游戏紧张、激烈的氛围;通过融入语文元素,引导学生运用固定句式完整介绍自己是如何分类的,培养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布置整理自己房间的任务,落实课程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学校将英语与语文、美术、科学、体育和劳动等学科中的知识内容、技能和思维进行有机融合;将体育与语文、数学、音乐、舞蹈、劳动等学科有机融合;将美术教学中的青花瓷、中国画融入古典诗词的意境美和中国古典音乐的音律美,极大程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多个学科自然有机地融合,有效促进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实现了育人方式的变革。

科教融合 赋能教育

随着智慧校园的创建,学校更加重视数字化教学的创新实践。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学校分批次组织教师开展数字素养提升培训工程,赋能教师数字化胜任力。学校确定了“依托数字化 以评促学构建生本课堂”校本研修主题,组织开展数字化赋能跨学科融合课堂展示评优活动,考核教师课堂中信息技术与教育的融合性。目前,一大批中青年教师已经能够自如地使用希沃白板进行教学,实现了人机交互运用;更多的教师能够整合网络资源、再造教育流程、重组教学生态、拓宽教学空间。学校教师不断提升自身数字素养,为学生提供沉浸式学习体验,让科技为教学赋能。

项目融合 智“创”未来

学校重视每一项活动的综合效应,积极融合和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通过开展研究型、项目化合作式的融合性主题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链接生活,实现其能力迁移、思维发展、素养提升和全面发展。

学校研发“四季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以春之韵、夏之歌、秋之果、冬之趣作为四个季节的活动项目,从说、诵(语文)、唱(音乐)、绘(美术)、品(实践体验)、嬉(体育)、种(收)(劳动体验)等角度设计实践内容。项目涵盖德智体美劳五个育人领域,实现了各年级学科知识的融合,巧妙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课堂知识和生活经验等解决实践中的问题,达到课内外拉通、跨学科融合、五育并举全面育人。

评价融合 整体育人

学校以创新评价方式为引领,以培养综合素养的素质教育为主体,在深化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贯彻落实五育并举的教育思想,构建起“五育+五美”“线上+线下”“学校+家庭”“学生+教师”“展示+评比”的“五双”学生评价体系,攻破传统“五唯”评价导向,实现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的整体育人功能,形成独特的“五育五美”少年综合评价机制。该评价机制把五育整体量化考评,采用百分制,按照一定占比将五育分层,保障了五育的有效实施。

“五育五美”少年综合量化考核内容包含德智体美劳五大部分、16项内容、64个具体评价点,每个部分从态度、过程、体验、进步四个方面量化考核学生表现,尊重学生个体差异,肯定学生个性亮点。该量化考核用于学校每个月对学生的全面评估,为期末的综合评估奠定基础。综合量化考核在实施过程中得到学生和家长的认可,促进了学校教育工作从五育并举到五育融合的进一步发展。

云棋小学以贯通“五育”为着力点,大胆创新育人方式,突破五育边界,科学贯通五育,以融合的教育思维培养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