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历史】在历史教材唱响革命英雄主义主旋律

——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中的党史英雄模范人物

发布时间:2025-02-10 作者:赵万东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涌现出许多家喻户晓的英雄模范人物。他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谱写了可歌可泣的英雄诗篇。这些党史英雄模范人物,通过中学历史教材成为一代代国人的英雄记忆。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历史教材,在讲述中国近现代史的八年级上下册,记述党史英雄模范人物43人,在原有基础上新增16人。教材通过正文和“学史崇德”“人物扫描”等栏目,重点介绍了其中30位英雄模范人物,包括林祥谦、李大钊、方志敏、陈树湘、杨靖宇、赵一曼、狼牙山五壮士、左权、刘胡兰、董存瑞,以及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钱学森、邓稼先、郭永怀、王进喜、焦裕禄、雷锋、屠呦呦、蒋筑英、罗健夫、孔繁森、李保国、黄大年等。

下面,让我们走进历史教材,一起感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不朽精神。

怕死不当共产党

“怕死不当共产党”,是刘胡兰就义前留下的名言。八年级上册教材第20课的“学史崇德”引用这句话,鲜明概括了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革命精神。共产党员不仅将“牺牲一切”写入了誓言,也付诸了行动。

1923年2月京汉铁路工人举行大罢工2月7日,军阀吴佩孚残酷镇压罢工,制造二七惨案。京汉铁路总工会汉口江岸分会工人领袖、共产党员林祥谦不幸被捕。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2课的“学史崇德”记录了林祥谦宁死不屈的画面——“刽子手把他绑在电线杆上,先砍一刀,逼他下复工命令,遭到林祥谦严词拒绝。刽子手再砍一刀,怒声喝道:‘到底下不下上工命令?’林祥谦忍痛疾呼:‘我的头可断,工是不上的!’”

头可断而志不可夺。共产党员钢铁般的革命意志、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保证了中国革命一次次转危为安、不断走向胜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在湘江战役中,为掩护主力部队顺利渡江,陈树湘率领的红三十四师成为一支身陷重围、无法过江的孤军。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5课的“学史崇德”,讲述了陈树湘师长的最后时刻——“陈树湘一身是胆,毫无惧色,率领全师战士奋力抵抗,与敌人鏖战四天五夜,为红军渡过湘江赢得了宝贵时间。伤重被俘后,敌人将他抬去邀功,途中他苏醒过来,自己绞断肠子,壮烈牺牲。”

陈树湘慷慨赴死,断肠明志,树立起红军精神的一座丰碑。这一不朽的精神历经八路军和人民解放军的传承,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11月,在抗美援朝战争长津湖战役中,杨根思奉命带一个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1071.1高地东南小高岭,负责切断美军南逃退路。他带领战士接连打退敌军8次猛攻。当敌军第9次进攻时,为防止阵地落入敌手,已经负伤的杨根思毅然抱起炸药包,与敌人同归于尽。八年级下册教材第2课的“学史崇德”,称赞杨根思“这种‘人在阵地在’的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正是因为有杨根思以及林祥谦、陈树湘、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蒋道平这样的共产党员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中国共产党才能凝聚起强大的革命力量,才能成为中国革命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甘将热血沃中华

中国共产党人的牺牲有着明确的目标,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如赵一曼在《滨江述怀》诗中所说,“未惜头颅新故国,甘将热血沃中华”。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6课的“学史崇德”选用这句话,集中表达了共产党员为国家、为民族甘愿奉献一切的坚定信念。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共产党派出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等大批干部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八上教材第16课不仅充实了赵一曼的事迹,还在“人物扫描”讲述并高度评价杨靖宇的贡献——“他率领抗联将士给予日伪军沉重打击,令敌人闻风丧胆。”教材提到杨靖宇牺牲后,“残暴的日军解剖他的遗体,发现胃里只有草根和棉絮。”我们不难想象,他是在怎样极端的条件下坚持作战。即便这样,他也没有投降、没有屈服,体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气节。

在华北大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坚持敌后抗战。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力转移,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狼牙山峰顶。八上教材第18课的“学史崇德”记载了他们的英雄事迹——“在子弹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虏,纵身跳下悬崖,三人牺牲,两人重伤。”教材称颂狼牙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中国共产党人的救国心、报国情,在新中国成立后依然炽热。当时,郭永怀和很多爱国科学家一样,冲破重重阻碍回到祖国,投入到“两弹一星”等重大工程中。1968年12月5日,郭永怀在实验中发现重要线索,立即从青海基地赶回北京,不幸因飞机失事而牺牲。八下教材第6课的“学史崇德”记录了事故现场的感人一幕——“人们发现他和警卫员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衣服已烧焦了大半,但那只装有绝密资料的公文包保存下来。”他用行动实现了自己的报国志向。

不论是杨靖宇、赵一曼、左权、狼牙山五壮士这样的抗日英雄,还是郭永怀、钱学森、邓稼先这样的报国赤子,他们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在战争年代守护了祖国万里河山,在和平年代推进了民族复兴伟业。

一心舍己为人民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事业,最终是为了让中国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八年级下册教材第6课讲述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就是广大党员先锋模范的真实写照。

除了焦裕禄,“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雷锋,为亿万人民研制出抗疟药物青蒿素的屠呦呦,等等,都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艰苦奋斗的先锋模范。八年级下册教材第6课通过他们的事迹,展现了那个火热年代的社会风貌。

改革开放后,广大党员书写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新篇章。当时,党和国家选派大批干部支持民族地区发展,孔繁森就是其中一员。八年级下册教材第13课的“学史崇德”介绍了他生前作出的卓越贡献,“他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和群众为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而奋斗,为西藏的建设、发展和稳定作出突出贡献。他用不高的收入收养藏族孤儿,为患病的藏族同胞送医送药,为有困难的藏族同胞慷慨解囊,把人民群众的冷暖疾苦挂在心上,受到衷心爱戴”。

进入新时代,广大党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上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八年级下册教材第19课的“学史崇德”,讲述了著名农学专家李保国的感人事迹——“他坚持把论文写在太行山上,把老百姓脱贫放在心上,每年深入基层200多天,让140万亩荒山披绿,帮助农民增收35亿元以上。”李保国被誉为“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教材选用了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百姓需要什么,我就研究什么,教给他们什么。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这生动体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优良作风。

此外,八年级下册教材还在第19课的“学史崇德”中介绍了改革开放初期的两位全国劳动模范蒋筑英、罗健夫,在第23课的“学史崇德”中介绍了“时代楷模”、著名地球物理学家黄大年。通过这些内容,教材充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广大党员在各自战线上始终与人民心心相印、与人民同甘共苦、与人民团结奋斗,带领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伟业。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具备大无畏的牺牲精神、鲜明的爱国情感、坚定的人民立场,是因为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千百万党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是他们创造惊天伟业的精神力量。

李大钊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代表。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2课正文和“人物扫描”,详细介绍了李大钊接受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事迹,并高度肯定他“在中华大地上,第一次高高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旗帜”。

因为信仰,所以坚毅。1927年4月,奉系军阀张作霖逮捕李大钊等人。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3课的“学史崇德”沉痛记录了李大钊就义的悲壮场景——“李大钊在敌人的威逼利诱和严刑面前,严守党的机密,始终坚贞不屈。4月28日,奉系军阀对李大钊等人处以绞刑。李大钊第一个走向绞刑架,慷慨赴死,表现了对党无限忠诚的崇高精神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李大钊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树立起理想信念坚定的标杆,指引更多后来者沿着真理的道路前进。

方志敏是土地革命时期赣东北根据地的创建人。1934年11月,方志敏率部转战途中,遭国民党军围追堵截,后不幸被俘。八年级上册教材第14课的“学史崇德”记录了方志敏在狱中的斗争——“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大义凛然,坚贞不屈,写下《可爱的中国》《清贫》《狱中纪实》等篇章。1935年8月6日,方志敏在南昌英勇就义,时年36岁。牺牲前他留下铮铮誓言:‘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

方志敏的誓言,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源头,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有那么多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够涌现出那么多英雄模范人物。

正如毛泽东的诗句所说,“人间正道是沧桑”。历史教材不仅要讲述英雄模范们的感人故事,让学生在感性上敬仰英雄;更要用他们的言行所揭示的历史发展规律,让学生在理性上理解英雄,坚定理想信念听党话、跟党走。

习近平总书记说:“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历史教材将不断从党的光辉历史中汲取养分,更好地发掘党史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弘扬他们的精神,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让信仰之火熊熊不息。(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历史编辑室高级编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