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小学道德与法治】有效沟通 凝聚共识

发布时间:2025-02-11 作者:安子琴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材不仅仅是一本本印刷精美的书籍,更是国家意志与智慧的结晶,它承载着培养一代又一代国家栋梁的重任。尺寸教材,悠悠国事。教材编写是一个神圣而庄重的任务。

两年来,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紧张、有序、忙碌的过程中磨合、推进,不断完善。流程的参与者密切配合,砥砺前行。办公桌上一摞摞的稿件,仿佛在诉说着关于学习、关于成长、关于未来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的编织过程中,每一个参与者都倾注了无数的心血与汗水。

教材编研过程中,责任编辑与编者的沟通尤为重要。良好的沟通有利于将编者的智慧和创意呈现到教材中。两年间和编者之间发生的一幕幕场景好像就在眼前:讨论会上,我们就一个内容是否可以使用反复推敲;半夜时分,我们不断琢磨一句话怎样表述更恰当;看着稿件,我们把插图故事反复讲述、研磨,确认故事是否合理;面对不同的案例,一遍遍设想选择哪个最适合教和学;为了一处修改,我们也会争论很久……最终能凝聚共识,得益于有效的沟通。

尊重编者 以真心换真心

参与编写教材的专家和学者有深厚的理论研究和学科研究基础,他们的知识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与编者的交流中,我始终秉持着尊重的态度,尊重每位编者的专业价值和贡献。回想我们进行争论的时刻,都是为了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而争论之后的满堂欢笑,是取得共识的喜悦。尊重编者,才能有相互尊重的沟通氛围,编者能够感受到我们心中的一份敬畏,这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倾听与理解 走进编者的内心世界

编者的稿件经过反复推敲,每个内容设计都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在打磨多次后仍然会有修改。这个过程充满挑战与艰辛。所以在面对调整和修改时,我先耐心倾听编者讲述,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和意图,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思考。听和思,让我能够站在编者的角度,提出建设性意见。

经过一次次这样的交流,我发现,在耐心倾听、了解意图的基础上提出建议,可以深入到编者的思考逻辑中。这是一本好教材得以完成的基石。

用心准备 做好基础性工作

责任编辑不仅是文字的把关者,更是资源的整合者。我们广泛搜集和精心准备相关资料和信息,可以为编者提供全面丰富的参考视角,帮助他们更好地定位和丰富编写内容。这种基础性工作虽不起眼,却关乎教材质量的提升和知识传递的准确性。这让我感到责任重大。

记得在一次讨论会上,编者设计的一课教材思路虽好,但所选择的案例却不是很合适。在反复沟通了解意图后,我查找了图片、文字等翔实的资料。虽然初稿内容不能使用,但是编者面对这些新的素材,在修改的过程中尽心尽力、力求完美。

提供素材看似是一件小事,但是编者能够感到我们的用心和努力。这也让编辑与编者之间的沟通更为和谐、顺畅。

化解分歧 达成共识

我们和编者有着共同的目标,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分歧。因此在提出建议和反馈时,必须耐心解释修改的必要性以及背后的深层原因。比如,有的是根据难易程度需要调整;有的是根据教材内容的特殊性需要调整,还有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需要调整……

我们常常会遇到编者不愿改变自己的想法和思路的情况,这就需要一遍遍交流和沟通。往往我们的坚持会改变编者的想法,在交流时编者会有新的灵感。这样碰撞出来的火花让人瞬间感动,更加深了彼此间的信任和理解,从而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沟通,形成合力。

及时沟通 高效工作

在教材编写的每一个阶段,时间都是压在参与者心头的重负。教材的编写和修改不分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不分上班还是下班,也不分白天还是夜晚。迅速而及时沟通,才能够按照既定的时间节点顺利推进,保障进度。

我始终保持与编者的紧密联系,通过电话、邮件等方式沟通,扮演着信息的中转站和桥梁的角色。我们的沟通常常是在休息日或者半夜时分,编者也深深理解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因为有良好的沟通基础,有互相之间的情感支持,所以我们可以一起应对各种挑战和问题。

教材的编研团队里,每一位参与者都如同工匠一般,严谨、认真地对待这项工作,因为我们对这项工作有自己的执着和热爱。正是这份爱,让我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许多专业知识,还结交了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种经历让我倍感珍贵。教材的编研无止境,我们会继续携手前行不断完善。作者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德育编辑室编辑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