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中心小学:

突出素质教育特色 焕发校园勃勃生机

发布时间:2025-04-08 作者:汤乃仁 彭德元 杨忠亮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明媚的春光中,走进江西省吉安市吉州区曲濑中心小学,可以看到有的在五人制足球场上奔跑角逐有的在环形跑道上你追我赶,有的在多功能运动区挥洒汗水……

一道道“动”起来、“跑”起来、“玩”起来的身影,正成为校园里生动亮风景。

曲濑中心小学占地面积1.38万平方米,下辖长乐、上塘等6所村小。近年来,学党支部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以“深化素质教育、突出办学特色、实现优教优学”为目标,通过党建特色增效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将党建活力转化为教学动力、将党建成效转化为教学实效,努力走出一条乡镇学校素质教育特色发展之路。

image.png

学校参加“团队星活力 健身绽风采”全民健身活动

2024年度吉安市“国家级、省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足球比赛中,学校获小学男子组三等奖;在民建江西省委社会服务部、江西省民建同心思源基金会组织的“音乐响起 我的家乡”乡村音乐教室文艺表演大赛中,学校荣获三等奖今年,1名教师获全区音乐优质课评比一等奖,2名教师分别获全区英语优质课和美术优质课评比二等奖3月8日,在“团队星活力 健身绽风采”全民健身活动中,学校被区教体局、区总工会评为闪耀之星团队奖,是唯一得该奖项的乡镇学校……

image.png

学生的舞龙表演

实施三大工程 党建引领聚势赋能

曲濑中心小学党支部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力实施党员名师工程、党员思政工程、党员关爱工程“三大工程”,推动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聚势赋能。

实施党员名师工程。为培养名师队伍,学校党支部通过“党建+教师队伍建设”,要求每位党员骨干教师每学年至少上一堂精品课、示范课、优质课,以点带面,提教学水平。依托党员骨干教师,学校党支部开展青蓝结对活动,落实“推门听课”制度。党支部书记带领下,党员骨干教师不定期深入课堂了解教师对新课标新教材的理解使用程度,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技能。学校党支部积极走出去,组织党员教师参加全国名师课堂观摩活动,前往南昌进行名师培训,赴上海、厦门等地开展名校访学,拓宽教师教学视野。一年来,学校教师在教学竞赛、精品课遴选等比赛中,获区级以上荣誉多项。

实施党员思政工程。为提升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成效,学校党支部一体推进“党建+红色思政育人”,不断拓思政育人路径。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名师的引领作用通过“书记校长带头讲、党员骨干示范讲、专家教授辅导讲”,打造“1+1”党员名师思政大课堂。全体党员根据所教学科,人人上一堂有思政元素的公开课。同时,学校带领学生来到吉安城革命历史陈列馆、“九打吉安”历史陈列馆等地接受红色教育,依托“红色研学+主题实践+课程渗透”,引导学传承红色基因,让思政教育入脑入心。

实施党员关爱工程。学校了解到曲濑镇现有留守儿童50余党支部建立留守儿童“一生一档”档案,做到家底清、数据准、情况明。同时,按照“支部组织、党员带头、全员参与”的原则,党员教师带头结对帮扶留守儿童,课余时间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每月开展一次以上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生活学习情况实际困难与需求。学校党支部每学期组织一次入户送温暖活动,并积极对接团区委、区妇联等,开展点亮微心愿“六一特别关爱送温暖”“宝贝出村 温暖童心”等一系列活动,用爱照亮留守儿童成长之路。

image.png

学校开展科技绘画比赛获奖作品展

突出三大特色 五育并举提质增效

曲濑中心小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校。“双减”以来,学校一方面精心设计教、精准开展教学精细布置作业形成“三精”教学模式,另一方面突出多维课程、体教融合、课后服务“三大特色”,构建基础+特色素质育人体系,五育并举提质增效。

激发学生潜能学校深挖教师潜力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从艺体教育、劳动教育、科技创新三个维度,开设18个特色兴趣社团,构建体育、文学、科学、艺术四大课程体系。每周三下午的无作业日,学生结自己的喜好,通过走班制的形式,自由选择趣小组,在课程资源共享中提高综合素养、激发成长潜能。

实现体教融合。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升级改造标准化运动场,配套建设了五人制足球场、环形跑道,以及多功能运动区,为阳光体育提供坚实支撑重构校园体育活动体系,学校创新实施2+1+X体育模式:每天坚持2个大课间活动1节体育课,搭配足球联赛、跳绳擂台等,打造全天候运动空间,实现人人有项目、天天有锻炼同时优化体育课程设计,低年级开设趣味田径、体能游戏等,着重培养运动兴趣;中高年级增设足球等专项训练,提高运动技能。针对不同学生学校制定个性化锻炼方案,推行分层教学,每名学生课课有进步周周有突破让整个校园焕发生机。

优化课后服务。学校把课后服务作为提升育人品质的关键锚定基础托管培智+特色课程扬长育人目标,按照作业辅导+特长培养”“两条腿”走路方式,开发科普实验、童声合唱等10个课后服务精品课学校将课后服务与劳动课程有机融合,组织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劳动基地,全程参与农作物的播种、浇水、施肥、收获过程,构建常态化、特色化、全程化的劳动教育模式,让校园成为学生的快乐园、创造园、成长园。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