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媚的春光中,走进江西省吉安市新村小学的课间15分钟,看到孩子们伴随着轻快的音乐,兴致勃勃地做着足球操、健身操、彩绸操、呼啦圈操、趣味跳绳等,整个校园里洋溢着蓬勃的生机。
校园足球赛
新村小学现有37个教学班,学生1645人。近年来,学校找准基层党建与教育教学的着力点,在做实做优基层党建、向“新”而行深耕课堂、从“心”出发关爱学生三方面着力,推动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去年,学校被江西省教育厅评为“十四五”时期江西省第三批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江西省红色基因传承示范校、江西省少年儿童近视防控示范学校;荣获吉安市优秀少先队集体、吉安市“国家级、省级校园足球特色校”称号;被评为吉州区办学绩效考核党建工作先进单位、吉州区办学绩效考核科研兴校工作先进单位,“拨云见日终有时,雨霁初晴彩虹来”获全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案例。
做实做优基层党建
课间15分钟展示活动
新村小学党支部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党建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精心种好基层党建“责任田”,引领广大党员争当“红烛吉先锋”。
党员名师引领。学校党支部按照“支部书记领衔、支委成员参与、党员名师为核心成员”的方式,建设“党员名师课堂”,磨砺“匠心”。“党员名师课堂”围绕精彩课堂、精品课题、精准教研,定地点、定方案、定制度、定考核,让党员名师成为教育教学的助推器。学校党支部为每位成员建立帮扶手册,推动“党建+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形成“书记带着党员干、党员做给教师看、教师跟着支部干”的良好氛围。
党员教师示范。学校党支部设立“党员先锋岗”,通过“亮标准、亮身份、亮承诺,比技能、比作风、比业绩”的“三亮三比”活动,把岗位标准亮出来,把党员身份亮出来,把服务承诺亮出来。积极推行“双培养”机制,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管理骨干,助力基层党建和教育质量双提升。
党员结对帮扶。为助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从站上讲台到站稳讲台再到站好讲台,学校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开展以老带新、青蓝结对活动。党员教师通过“带师魂、带师能、带师德”,为普通教师作表率,培养政治素质过硬、师德师风优良、专业能力突出的教师队伍。
向“新”而行深耕课堂
教学交流活动
去年秋季, 为全面践行新课标,扎实推进新课堂教学改革,新村小学积极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为中心,创新打造动眼、动口、动手、动脑、动情“五动”新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显著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
按照“学模—建模—脱模”的思路,学校聚焦新课改,通过确定教案、说课、讲课、议课、评课等环节找到不足,持续改进,磨好每一节课,夯实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学校深入开展师徒结对活动,课前合作备课、课中相互听课、课后切磋交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生生、师生之间的互动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形成活动型、发现型、探索型课堂。
围绕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学校定期举行公开课、示范课、研讨课,以及书记听课、校长约课、现场诊课等。同时,组织同课异构、教师赛课、课例点评和专家讲座,鼓励教师相互学习、取长补短,营造教学相长、共同进步的教改氛围,让学习焕发新的生机。
从“心”出发关爱学生
为塑造阳光向上、自信自强的心态,助力学生健康成长,新村小学把心理健康教育“抓在经常、融入日常、做在平常”,努力做到凝心、贴心、暖心,打造心灵加油站,筑牢健康“心”防线。依托“黄琪雅名师工作室”,学校构建以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为主体、全体教师参与、社会力量为补充的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体系,形成全员联动、全科融合、全程贯通的心理健康教育格局。今年启动了刚立项的心理健康市级课题研究。
心理健康教育重在疏导。学校立足校情,创新形成以“传心力量,童心护航”为主题的“1343”小学生心理疏导模式,着力做好心理健康问题预防工作。目前,学校形成了“书记校长有约+心理咨询室+吉州区‘安姐姐’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帮扶+家校社互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打造充满温情和人文关怀的校园文化。
为帮助乡村学校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水平,“黄琪雅名师工作室”还与长塘中心小学结对帮扶,开展“育心之路、携手前行”送课下乡活动。通过室内学生团辅、室外心理拓展团辅、学生个案辅导、教师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培养农村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提升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去年以来,“黄琪雅名师工作室”开展学生团辅和讲座80余场,开设家长课堂近40场,并为全区学校提供心理健康教育“点单式”服务,参与人员达1.2万余人次,为学生成长织紧织密心理健康安全网。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