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深化美育实践探索五育融合

西京学院与西安市豫剧团共建“双基地”

发布时间:2025-04-17 作者:尚磊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4月15日,西京学院与西安市豫剧团有限责任公司举行“戏曲传承教育基地”与“美育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双方以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的深度融合,深化产教融合,传承戏曲文化,共同书写艺术与教育协同育人的新篇章,为高校五育并举实践注入新内涵。

西京学院将此次合作视为落实三全育人、五育并举教育理念的重要举措,也是践行学校“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培养特色的集中体现。体育与美育教育中心主任康建在致辞中表示,美育教育不仅是艺术技能培养,更是文化基因传承与精神品格塑造的关键路径。

24届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一级演员、西安市豫剧团副总经理徐俊霞表示,作为豫剧艺术的传承者与创新者,剧团创排的《秦豫情》《永不磨灭的勋章》等剧目,通过现代舞台语言实现传统戏曲的创造性转化,与高校合作将助力戏曲艺术在青年群体中实现活态传承。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实践育人、文化服务、创新融合”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合作。依托豫剧团专业资源,学校将把戏曲艺术融入课堂,使学生在“唱念做打”中体悟工匠精神,在戏韵悠长里厚植文化自信;同时学校将以学术资源赋能戏曲传承,共同探索传统艺术的当代表达,推动传统艺术与现代审美接轨。

艺术与教育的交融,不仅需要平台的搭建,更需要思想的碰撞。徐俊霞为师生带来“戏曲与当下的我们”主题讲座。深耕戏曲艺术多年,成功塑造多个角色,是豫剧陈派戏曲传承的践行者,更是当代青年艺术家的榜样。她结合常香玉等艺术家的从艺经历,引导学生理解戏曲艺术承载的家国情怀,强调“学艺先学德,做戏先做人”的传承理念。“世界并不太平,我们有幸生活在和平的国度,是因为多少人的默默付出、无私奉献,才有了如今的繁荣安定、岁月静好。近百年间,国家曾遭遇屈辱,无数仁人志士抛头颅、洒热血,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学们好好学习,将来能够报效祖国在讲到“人民艺术家”常香玉等老一辈艺术家及新编历史剧时徐俊霞说道。

活动期间,舞台上生动的互动体验,让大家更直观地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戏服下流淌的千年文脉。舞台上,多名演员以“生、旦、净、丑”四大行当为脉络,现场演绎并传授“扑蝶”“喂鸡”“穿针引线”等经典戏曲动作,并邀请学生模仿,演员老师细致拆解动作要领与内涵,深入浅出地阐释戏曲艺术中“以虚写实、以形传神”的美学精髓。学生们全神贯注、踊跃参与,在互动环节中争相效仿

王正斌、康建、王凯、徐俊霞共同为“戏曲传承教育基地”和“美育实践基地”揭牌

活动上,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体育与美育教育中心主任康建,西安市豫剧团总经理王凯、副总经理徐俊霞共同为“戏曲传承教育基地”和“美育实践基地”揭牌。

豫剧表演展示

此次合作特别设置双导师机制,聘请王凯、徐俊霞担任学校戏曲传承教育基地特聘专家,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深化戏曲传承教育基地建设。

体育与美育教育中心主任康建表示,将戏曲艺术融入美育实践,既深化了“匠心精神+艺术素养”培养特色,也是践行“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使命的创新之举。这种“艺术+剧团+高校”协同模式,为戏曲传承注入青春力量,为高校美育提供鲜活素材,使美育课堂更具实践体验,为培育兼具艺术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新时代人才开辟新径,有力实现了传统文化传承与现代教育创新双向促进。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