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近日隆重推出长篇小说《钟声》。这部作品作者为儿童文学作家吴洲星,以真实历史事件为基底,聚焦战争孤岛中的人性光辉,通过600名战火中孤儿的故事,叩问“守护童年即守护人类文明”的话题。小说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宏大叙事中,镌刻下饱含中国力量的生动篇章。
作品以1937年的淞沪会战为时空坐标,讲述少年叶湛秋等孤儿被收容至爱国实业家创办的国际灾童教养院,不仅获得生存庇护,更在戏剧排演、山野劳作等过程中完成从受难者到精神战士的蜕变,编织出一个充满苦难与坚韧、绝望与觉醒的动人故事。
《钟声》 吴洲星/著 安徽少年儿童出版社 2025年6月出版
“有些光,不该熄灭;有些声音,必须铭记。”这是吴洲星在酝酿并创作长篇小说《钟声》的3年间,始终秉持的创作初心。“钟声”在作品中具有多重深刻含义,它既是战争爆发时刺耳的警报声,是残酷现实的丧钟,也是孩子们上课的晨钟,更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共鸣之声。
《钟声》图书题词页
在小说描述的故事背后,是一段真实而动人的历史。1937 年,淞沪战争爆发,上海陷入战火。无数家庭被摧毁,大量儿童沦为孤儿。在民族危难时刻,目睹这一惨状的宁波籍爱国实业家竺梅先与夫人徐锦华决定倾其所有,在宁波奉化创办国际灾童教养院,陆续收容了600多名因战争受灾的儿童。
教养院不仅为孩子们提供衣食住所,更重视教育,让孩子们在动荡的年代里依然能够学习知识、强健体魄。可以说,国际灾童教养院的存在,不仅是战时儿童的避难所,更是一座传递希望与文明的灯塔,它所承载的精神早已融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历史进程中。
《钟声》图书内页
吴洲星坦言,她将这个故事“在心里珍藏了六七年才敢动笔”。为了让作品更加真实、生动,她先后前往上海和宁波,努力打捞被宏大叙事遮蔽的个体命运,开启了一段漫长而艰辛的创作之旅。在上海,她采访了竺梅先先生的后人竺士性老人,从他的讲述中深入了解了竺梅先夫妇创办教养院的初心、过程中的艰难险阻以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在宁波,她走访国际灾童教养院旧址、史料陈列馆,站在曾经养育过600名灾童的土地上,触摸历史的痕迹;她与历史亲历者、当地研究者座谈,收集了大量珍贵的一手素材,最终将宁波抗战时期的血泪记忆,化作了笔下震撼人心的生命之歌。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