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提出劳动教育改革,努力实现五育并举、知行合一的价值目标,正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带来全新动力。学院将劳动教育与医学专业深度融合的育人体系创新也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果。
自2020年起,该院响应国家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号召,依托湖南省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平台,在国内率先探索构建“医劳结合”的特色育人模式,形成一套可复制推广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范式。
构建劳动教育目标体系与课程结构
在医学教育领域,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突破性地提出构建“三修养·三精神”劳动教育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由职业伦理修养、人文关怀修养、实践创新修养“三修养”与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三精神”共同构成。
学院党支部书记尹其磷对此阐释道:“医疗行业不仅需要精湛技术,更需要以病人为中心的责任担当。”基于对医疗机构用人需求的深度调研,为解决传统医学教育中人文关怀缺失、技能操作机械化等痛点,学院创新性构建“五进五育”课程结构:“一”进家庭——开展“医学生生活素养计划”,将临床操作规范融入寝具整理等日常劳动;“二”进社会——依托“健康永州”平台,组织学生赴12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健康教育;“三”进职场——构建“三级实训体系”,从基础操作到急救模拟再到医院岗位实习;“四”是研学创新——开发交叉学科课程群,如医学人工智能项目;“五”是职业拓展——设置标准化病人角色扮演等岗位适应训练。这一课程体系覆盖从入学到实习就业全周期,使劳动教育真正融入医学人才培养血脉。
形成课程群建设与实施特色路径
在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劳动教育并非独立课程,而是渗透于专业教学的毛细血管中。在《免疫学检验技术》课堂上,教师胡荣将“试剂精准配制劳动竞赛”设为必修环节,学生移液枪操作误差率直接纳入劳动质量评价。这门由胡荣开发的省级精品课程包含了200多个创意微课。
学院在课程实施中形成特色路径:一是家庭场景筑基——医学检验专业开展“家庭实验室”项目,学生通过厨房微生物检测等任务培养专业观察能力。2024级新生职业规划测评显示,参与该计划的学生专业认同度提升31.7%。二是社会服务践行——与永州市12个乡镇卫生院签订协议,学生定期开展基层健康服务。近三年累计服务超3万人次,登革热流行期深入疫区采集蚊媒样本,将公共卫生危机转化为实战教学场景。三是临床场景淬炼——在附属医院设“劳动教育临床导师岗”,由带教老师指导学生完成器械清点消毒、危重病人转运等高风险管理。2024年实习考核数据显示,参与职场劳动的学生临床差错率下降67%。
真实场景驱动劳动教育教学创新
学院将真实医疗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库,开发出82个临床案例劳动决策情境。在“登革热疫情期白血病患者检验标本处理”模拟项目中,学生需同时平衡生物安全风险、特殊人群医疗需求及检测效率三重因素。这种案例教学法将专业技能、劳动安全与职业伦理有机融合,培育学生的系统性医疗劳动观。
学院同步推行“一专一题”劳动创新项目,引导各专业破解区域健康难题:医学影像专业优化“便携式DR设备维护流程”,使基层医院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50%;口腔医学技术专业设计的“适老性义齿清洁工具包”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尤为创新的是“课程—竞赛—证书”贯通机制。世界职业技能大赛检验检疫赛项要求在1小时内完成标本处理、病原体检测及报告分析,其评分细则被转化为《临床检验技能》课程的“56项质控点劳动清单”。参赛学生谭濠汶深有体会:“比赛教会我们在高强度压力下保持精准操作,这种职业定力是单纯的课堂无法给予的。”
劳动教育模式形成示范效应
改革成效在人才培养质量上得到验证和显现。2024届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毕业生对口就业率达90%。用人单位评价数据更揭示深层变化。2024年毕业生在医疗安全责任意识方面的增幅达16.3%,在应急问题解决能力方面的增幅达18.3%,学生的这些关键素养得到显著提升。这些进步直接源于临床情境中的劳动强化训练。
社会服务能力同步跃升。学校2025年承办“国培计划”永州市劳动教育骨干教师培训,为70名农村教师提供医疗特色劳动课程设计指导;家政护理培训项目累计培养2000余名农村家庭护理员。
学院劳动教育模式已通过湖南省劳动教育教师培训基地向全省推广。2023年12月,学院教师代表在全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专题研讨会上分享经验,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医劳融合范式引发广泛关注。
彰显理论创新与实践价值
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技术学院的探索,为职业教育劳动教育体系提供了三重理论创新:一是目标重构理论——创立“三修养·三精神”医疗人才标准,确立劳动价值引领与专业能力培养的辩证关系;二是场景贯通理论——通过“五进五育”课程群,实现家庭、社会、职场场景的教育效能整合;三是师资建设理论——构建“双师四维”机制,确保师德师风、教学改革、校企合作、青蓝工程四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落地生根。
医学技术学院院长胡红宇强调:“我们从四个维度建设师资队伍,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制,这是立德树人的根本保障。”在实践层面,学院实践证明劳动教育能有效解决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割裂问题;真实医疗场景是培育“工匠精神”的最佳土壤;劳动素养可量化评价,用人单位数据完全能够验证教育成效。正如在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上获奖的学生谭濠汶所说:“劳动让我们真正学会用双手温暖和守护生命。”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