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协同、帮扶、反思……看三校如何玩转教研!

发布时间:2025-07-08 作者:姜潇 赵卓一 魏子涵 蒋灵杰 安韵然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秉持“生于校园,长于校园”核心产品理念,海亮科技集团“鸿儒教研”产研团队依托500余位专家的支持与赋能,经历与21所学校的深度共创,深入100多所学校落地实践,走出了一条掷地有声的“教育+科技”融合创新之路。

回溯研创之旅,有几所学校借助“鸿儒教研”平台,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教研模式,绘制出专属的“教研提质”特色之路,汇聚成海亮科技教育振兴的星辰大海。

师徒带教 共研成长

在浙江省诸暨市海亮教育园内,海亮小学的“学之缘”师徒带教模式正在借助“鸿儒教研”焕发新活力。科学教师王玲和新晋教师何湉便是其中一对师徒。

作为带教教师,王玲做得最多的是旁听徒弟的课并给予专业建议。她表示,以前听完课后和徒弟何湉当下交流时,难免会遗忘一些细节,现在她会通过“鸿儒教研”听评课功能进行线上评课。

对于何湉而言,每节课是怎么上的,师傅对自己的评价如何,甚至是师傅的教学笔记,她都可以通过“鸿儒教研”时时回顾和复盘,这帮助她快速成长,也是她勇往直前的强心剂。

除了师傅的手把手带教外,“鸿儒教研”上的资源也是何湉成长的“不二法宝”。她坦言,“‘鸿儒教研’汇集了学校教师们自己上传的备课资料,我会主动在平台上学习老教师和优秀教师们的教学资源,参考他们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等,这对我来说深受启发,也能更快地提升自己。”

“我是和‘鸿儒教研’一起成长起来的。”王玲分享了自己与“鸿儒教研”的不解之缘。原来,“鸿儒教研”在海亮小学落地的那一年,正是她担任教研组长的第一年。初次接触教研管理工作,如何高效组织各类教研活动成为她的难题,“鸿儒教研”在关键时刻给出了解法。通过教研活动日历,她可将集备时间、内容和相关准备事项上传平台,一键通知并同步给教研组成员。这一过程极大地减轻了她的心理与工作负担,也让她深刻体会到了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巨大价值。

2023年9月以来,“鸿儒教研”已在海亮小学落地生花,覆盖11个教研组、50个备课组,学年内共开展340次教研活动、6232条听课评课,沉淀学科教研资源3.13万个、获奖总数超150个……学校积极拥抱变革,依托平台全面实现学校教研过程性管理数字化。

“鸿儒教研”教学反思评价界面

分层集备 研而有“幸”

同位于海亮教育园的海亮外国语学校,作为共创校与“鸿儒教研”一路成长,在教研活动开展质量显著提升的同时,也收获了专属教研“幸福感”。

在集体备课上,学校依托平台逐步形成了特色化集备模式。小学部教师陈凌莹提到,对于重难点课程,通常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模式。教研组先线下重点研讨统一思路,再由主备人整合吸收历届优秀资源,修改后上传平台,其他教研组成员进行二备。而对于其他课程,则可以完全通过平台线上开展。

初中部教师寿静是一位在学校执教10多年的数学教师,她对此深有感触,“以往集体备课,所有教师都得集中起来,由于课时与工作安排,教师们时间很难凑齐。现在通过‘鸿儒教研’,教师只需在固定时间内完成线上备课就可以了。”主备人上传教案课件后,备课组成员利用研讨与交流功能即可与小组成员展开交流。这种灵活性极大地提升了备课效率,使教师能够更专注于教学内容的打磨与创新,无需再为协调时间而烦恼。

除了集备模式的升级,学校结合“鸿儒教研”平台为各教龄段教师提供了学习成长空间。对于骨干教师而言,他们更多担任主备人角色,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控教学资源和质量,为职初教师筛选、提供更优质的参考与指导。

小学部数学教师孙理娜使用“鸿儒教研”开展听评课

经过3年实践,“鸿儒教研”覆盖了22个教研组、697位教师,2023-2025学年内共开展768次教研活动、21369条听课评课,上传6205节课程评价、沉淀84580个学科教研资源。

学校基于特色教学教研场景,结合学校特色教研的探索,完成了《鸿儒教研深度融合AIGC备课大模型》材料申报,并成功入选浙江省人工智能教育应用试点校。

反思助力 创研不止

春晖小学坐落于风景如画的杭州,是“鸿儒教研”的共研共践试验田。自2023年9月起,学校一直在积极推进“鸿儒教研”平台的应用落地,开启了智能协同备课新纪元。

“‘鸿儒教研’为备课过程设定了标准化流程,包括学期规划制定、教师获取主备任务,上传资料、组内教师得到信息提示进行二次备课等,确保备课工作有序进行。”正如小学学科组主任郑由珍所说,“鸿儒教研”已融入学校,发挥着协同备课跨域时空与资源共享的实在作用,实现了学校教研活动的全程透明化管理,使教研管理工作更加落到实处。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校本教研需求,“鸿儒教研”设计的“晒评”功能在春晖教师圈引起广大反响。遵循着“成长=经验+反思”的教师成长公式,“晒评”拓展了教师教学反思的深度与广度,成为教师成长的催化剂。

“当教学反思内容被公开晒出并接受他人的评价时,教师会更加认真地对待自己的反思过程,力求做到深入剖析、全面总结。通过‘晒评’二次备课,伙伴们不同的问题设计,不同观点和方法的碰撞赋予我更多教学灵感,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和思路。”数学教师徐海燕表示。“晒评”推动学校教研文化的建设,营造了一种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教研氛围,提升教研质量、增强教师凝聚力的同时也增添了教研的幸福感。

不拘于现状,春晖小学结合校情、依托“鸿儒教研”,围绕“协同备课”“协同研课”“协同反思”三阶,锤炼出智慧教研的“春晖模式”。迄今为止,平台已覆盖全学科13个教研组、160余位教师,沉淀19100份教学资源、7000条备课研讨评论、15000条教学反思成果及2000条评课记录……这些不断更新的数字,也见证了教师专业能力与教研管理质量的双重提升。

“鸿儒教研”相关课题荣获教育部“2024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

聚光前行 照亮山海

教育数字化催生了教育新变化,也不断丰富着海亮科技赋能学校高质量发展的乡村教育振兴内涵。屏幕亮起、协同走起、帮扶做起、反思晒起,弥合的是教师数字素养鸿沟,提供的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活力引擎。

随着“鸿儒教研”在多所学校的深入应用与持续优化,“鸿儒教研”所展现出的便捷功能与显著成效,正不断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可,更为教育改革创新发展与学校建设注入强劲动力。

未来,期待“鸿儒教研”持续迭代成长,“集”众之长,有“备”而来,“研”出精彩,一校带百校,持续辐射“鸿儒之力”,与更多学校和区域携手开启教育新时代的美好篇章。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