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成立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会上,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入新能源专委会。校长谢鸿全作为参会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授聘书仪式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坚持“建一个专业,兴一方产业,活一地经济”的办学思路。学校开设41个高职专科专业和酿酒技术、学前教育2个本科专业,形成酿酒技术、工业机器人2个龙头引领,学前教育、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大数据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智能建造技术5个骨干支撑,新能源汽车、艺术设计、大数据与会计3个特色协同的专业群体系。
2025年泸州职业技术学院面向全国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招生5000人。同时,学校以“校企一体”的内生性产教融合实践为办学特色。按照“专业+产业”思路,学校全资建设四川经纬教育管理集团,对接专业布局集团公司业务,建设并市场化运行龙涧酒博园、建国饭店、假日酒店、酒城文化创意美食街、经纬诺博幼儿园等21个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学校—企业”双主体育人、“教师—职工”双身份转化、“学生—学徒”双身份培养、“课堂—产线”双场景贯通,年接收校内外师生实习实践5000人次。产教融合实践获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高素质队伍奠基 一流设施护航
学校现有教师724人,其中清华、北大、中国科学院、浙大等毕业博士60人,研究生学历教师占比超70%,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全国模范教师、教育部新时代职业学校名师、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校长奖”3人,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才、四川省“天府学者”特聘专家等4人,省级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8人。有省级教师团队2个、省级名师工作室4个、省级紧缺领域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2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1个。
学校的硬件条件一流。学校占地1504亩,建有校史馆、经纬家教家风馆等红色文化育人阵地,建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南公共实训基地等现代化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及龙头企业实践基地,拥有室内体育馆、恒温游泳馆、健身房等多样化体育场馆,温馨舒适的标准化宿舍、食堂,教学仪器设备值达2.72亿元,有馆藏纸质图书112万册,电子资源488万册,为师生提供一流的学习生活保障,曾获评首届四川省“美丽校园”。
校园鸟瞰
深度联动筑平台 订单培养促就业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酒业协会、中国兵器、中国航天、中国电科等行业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共建中国酒业学院、国防产业学院、航天火工先进制造产业学院等产业学院。与北方化工、北化股份、海天塑机、华为机器、库卡机器人广东有限公司等行业知名企业组建”泸州北方数智制造现场工程师订单班”“北化股份特种化工智能制造订单班”“海天集团蓝金领高技能人才班”“红海—华为预备技师订单班”,以及“库卡”“新匠星”订单班和“用友网络工业互联网现场工程师订单班”等系列高质量校企合作订单班。
学校与泸州老窖集团、郎酒集团、重庆海尔工业园、京东方科技集团、奥的斯电梯管理有限公司、中兵北斗卫星通信有限公司、西安爱生无人机技术有限公司、成都纵横自动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第十研究所、四川能投合江电力公司、自贡航空产业园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园区深度合作,建设稳定优质的实习就业基地239个,有力支撑学生工学交替、在岗培养,为学生提供丰富、优质的就业机会。
聚焦产业育人才 协同发展献力量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肩负着为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谢鸿全表示,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加入专委会,旨在紧跟时代发展步伐,积极响应国家对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人才培养的号召,整合各方资源,为高质量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相关工作。同时,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和发展空间,促进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高质量就业,为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泸职力量”。
谢鸿全校长接受专委会新闻中心采访
关于未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发展,谢鸿全介绍说,首先,学校将继续推动人才培养改革。学校期望与专委会成员单位共同探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相关专业人才培养评价体系改革,参与人才培养评价体系建设。其次,助推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专委会成员单位共同开展高质量就业与人才培养相关课题研究,发布课题研究成果,为高校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人才培养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以及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第三,搭建优质产教融合平台。基于学校在产教融合方面积淀的丰富经验,学校期望借助专委会的资源,与新能源与智能制造实体企业开展深度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平台,为企业提供用得上、用得好的高技能人才,为学生搭建更优质的就业平台,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最后,助力国际合作与交流。基于学校与青岛海之晨工业装备有限公司、越南李太祖高等学校等开展“海之晨越南订单班”等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办学经历,学校期望与专委会成员单位联合开展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与交流工作,推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发展国际化,培养专业人才。
未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将以加入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为契机,持续深化“校企一体”的产教融合特色,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为区域产业升级和国家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