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高校毕业生就业协会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成立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举行。会上,上饶师范学院加入新能源专委会。学院党委书记陈洪生作为参会嘉宾,出席本次活动。
专委会颁发聘书仪式
上饶师范学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秉承“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校训,践行“政治建校、质量强校、特色立校、廉洁办校”治校理念,突出“师范类、应用型、多科化、区域性”办学定位,明确“高质量发展、应用型转变、内涵式建设、契合性服务”发展方向,确定以建成全国知名、全省一流高水平应用型师范大学为发展目标,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西篇章贡献力量。
校园俯瞰
红色铸魂守初心 文化培根育新人
上饶师范学院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凝练形成了红色文化铸魂、传统文化培根、数字技术赋能、乡村实践润心的鲜明特色。其中,精心打造的“可爱的中国”方志敏精神育人和“朱子文化+”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两大思政育人品牌,是学校核心办学特色之一。
学校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将“可爱的中国”党建思政育人品牌作为“一校一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系统打造:一是融入育人全过程,二是深化研究与阐释,三是搭建丰富育人平台。
“我们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打造‘朱子文化+’品牌,探索构建了‘六个一’育人新模式,即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一次研学、一种体验、一次宣讲。这‘六个一’形成了闭环的育人链条,让优秀的朱子文化真正活起来,融入青年学子的日常学习和精神世界,有效涵养了他们的文化自信和道德情操”,陈洪生说道。
政产学研协同进 服务地方显担当
上饶师范学院高度重视政校企产学研合作,政产学研工作连续两年获“中国产学研奖”。学校成立的马家柚、油茶产业、生物育种、有色金属综合利用、地坪材料、生态环境与绿色发展、基础教育、江西省数字文创产业、高分子复合材料等9个产业研究院(中心),精准对接上饶市主导产业链。挂牌成立的51个博士工作站、25个教授工作站,组建的“12+3”科技特派团,对上饶市乡村振兴点及“12+3”各工业园区开展技术“巡诊、坐诊、会诊”,厘清企业需求、对标开展服务。成立以来共计走访调研企业近300家,挖掘企业技术需求214项,签订技术合作协议18项,协助企业开展技术攻关26项,牵线帮助企业开展对外合作28项,提供科技服务66项。
学校与信州区人民政府、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江西有限公司上饶分公司共建上饶师范学院数字技术应用产业学院,与江西省数字文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数字文化产业学院,与奥飞文体集团有限公司共建体育健康产业学院,与宁波市奉化区文化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共建文化旅游产业学院,与江西广播电视网络传媒有限公司共建上饶师范学院数字媒体产业研究院。
学校先后与中国东方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智成飞桨科技有限公司、曙光政务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巴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上饶市远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等签署了产学研合作协议,取得多项成果。
学校与弋阳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建设“弋阳校区”;与万年县人民政府共建“万年实验室”,已落地上饶移动智算中心、青钱柳功能性食品研发、苦荞降血糖功能性食品研究等多个项目。
坚定战略明方向 赋能发展共奋进
“加入专委会,核心源于服务国家战略、赋能地方发展、成就学生未来的使命驱动”,陈洪生表示。
党的二十大明确了绿色发展和制造强国的战略方向,新能源与智能制造是关键引擎。作为地方应用型高校,培养产业急需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国家重大需求,是上饶师范学院的首要责任。同时,上饶市正全力打造区域性新能源产业高地,对人才需求迫切。确保学校的毕业生,特别是相关专业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更是上饶师范学院办学的根本目标。陈洪生表示,专委会搭建的“高校—产业—人才”高端平台,正是学校精准对接产业脉搏、优化育人体系、打通校园到产业通道的关键桥梁。
陈洪生接受专委会新闻中心采访
陈洪生强调,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提升育人质效,搭建供需桥梁;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产业;发挥师范特色,培育双师队伍;为新能源与智能制造等领域输送更多用得上、留得住、发展好的优秀人才,为行业进步和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贡献上饶师院力量。
未来,上饶师范学院将以加入新能源与智能制造专业委员会为契机,继续传承红色基因、深耕传统文化,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协同,在新能源与智能制造领域培养更多兼具家国情怀与专业素养的优秀人才,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求注入强劲动力。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