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内蒙古科技大学包头师范学院聚焦阴山文化的研究与弘扬,依托《阴山学刊》学术平台,整合文化资源,推动学科建设与文化研究协同发展,助力地方文化繁荣。自2014年成立内蒙古自治区级“阴山文化研究中心”以来,学校不断强化资源整合与平台建设,阴山文化研究逐步走向深入、系统与专业化。
依托《阴山学刊》 打造阴山文化研究高地
由包头师范学院主办的《阴山学刊》自1982年创刊以来,始终立足阴山地域文化特色,持续推动系统性的阴山文化研究。进入新时代,期刊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设立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阴山文化研究等栏目,深入探讨阴山历史、民族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步构建兼具区域特色与国家视野的学术话语体系。
《阴山学刊》已被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主流数据库收录,并荣获“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成为国内外学者开展阴山文化研究的重要平台。该平台的持续建设,不仅增强了学校在阴山文化研究领域的学术影响力,也为文化传承与创新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
强化学科建设 推动人才培养
围绕阴山文化研究的核心方向,学校构建了以阴山文化研究中心为龙头、各学科协同发展的科研格局。研究中心整合校内文科力量与校外专家资源,已形成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的研究体系。
学校设有相关硕士研究生项目,推进民族学、历史学、人类学等学科交叉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果。在教学方面,学校将地方文化深度融入课程体系,通过组织学生参访阴山岩画、古城遗址等文化遗迹,激发其文化保护与传播的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历史责任感与文化自觉。
推动文化与产业融合 拓展文旅发展路径
包头师范学院持续推动文化研究成果的转化与应用,促进阴山文化与地方产业的融合发展。研究中心通过设立专项研究项目,如阴山地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视域下包头长城文化研究、民族文化交融视域下漫瀚调的现当代呈现与传承研究等,直接服务于地方文化旅游的发展需要。
同时,学院依托阴山岩画、传统音乐、民间艺术等资源,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旅产品,增强地区文化吸引力,助推非遗项目和手工艺品的市场化发展。
注重文化育人实践 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包头师范学院始终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理念,推动阴山文化研究服务于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研究中心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视阈下阴山文化文献梳理及其科学性研究等项目,深化了对阴山文化的历史贡献与现实价值的认知。
在教学与社会服务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从民族团结、文化认同等多维度理解阴山文化的时代价值,增强文化自信,推动多民族融合发展。
未来,包头师范学院将继续以《阴山学刊》与阴山文化研究中心为平台,深化对阴山文化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将加大跨学科协作与对外合作力度,推动研究成果转化为文化旅游、教育培训、文创产品等多领域资源,增强文化传播力与社会服务能力。学校将继续坚定文化担当,不断探索阴山文化的创新表达与传播路径,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坚实的文化力量。(作者系包头师范学院教授、《阴山学刊》主编)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