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如何将新技术有效融入一线教学环节,成为基层教学实践的重要课题。近日,湖北省宣恩县教学研究室历史教研员、初中历史教师余林松,采用“教师主导+AI辅助”模式,巧借学科网“AI小博士”破解传统试题命制中的多重瓶颈,不仅为试题命制提质增效,更精准对接新课标中情境化教学需要与核心素养考查要求。
精准高效:命题模式的颠覆性改变
余林松表示,以前命制一道高质量原创试题,工作量非常大,需要查阅大量史料、研究历年真题、反复打磨选项,既要确保知识点精准覆盖、难度梯度合理,又要保证语言表述严谨科学。特别是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经验的情境,最耗费时间和精力。这反映出一线教师在自主命题时面临的共性难题:如何在有限时间内,科学高效地设计出既符合课标要求又具备创新性的试题?
在一线教学实践中,余林松摸索出一套高效利用学科网优质资源进行原创试题命制的方法,其操作路径清晰展现技术赋能的核心逻辑。
首先,选取一道具有代表性的最新中考历史真题为范本,在学科网“AI小博士”中输入“基于相同考点命制新试题”的指令,平台依托庞大题库资源与课标数据库快速生成初稿。随后,教师提出强化情境、规范选项结构、调整试题难度等优化要求。平台即时响应,最终生成贴合教学实际的优质试题。
余林松正在用AI命题
三重突破:AI工具破解命题核心痛点
余林松以考查“新文化运动思想内涵”的试题为例。AI生成初稿以陈独秀名言“国人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为题干,输入指令“增加生活化场景”后,优化为“1915年上海女校学生李淑日记”的具体情境。这一改动既保留核心考点,又贴近学生认知。经AI工具调整后,题目选项在文字长度、表述结构上高度统一,思辨性与科学性显著提升。
实践证明,“教师主导+AI辅助”的命题模式揭示了智能命题工具的独特价值,其核心优势体现在对传统命题痛点的精准击破。
一是考点精准性的导航仪。AI深度解析真题范本,精确锁定核心考点,确保新题与课程标准和考试要求高度契合。“以前凭经验判断考点,偶尔会跑偏,现在平台能把准脉,相当于给命题装了导航。”余林松说,这一功能大幅降低了个人理解偏差带来的风险。
二是情境创新的素材库。试题的情境设计常因缺乏鲜活素材而陷入刻板。AI工具依托海量资源库,生成贴近学生认知水平的生活化、学术化及跨学科情境素材,有效解决教师“搜素材难、创情境更难”的困境。
三是题目规范的质检员。选项设置的科学性是试题质量的关键。AI智能优化选项的文字结构,平衡长度差异,并辅助排查知识性错误和歧义表达,有效解决人工命题中容易忽视的细节问题。
专家视角:人机协同重塑命题价值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未来教育研究专委会副理事长、潍坊学院教授王清林指出,这种模式不是让技术替代教师,而是让教师从机械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更高层次的教学设计。模式的核心是人机协同——平台承担资料检索、基础构建等重复性工作,教师则聚焦考纲研究、能力立意设计、学术严谨性审查等核心环节。
数据显示,AI工具的介入使命题效率提升60%以上,试题的情境创新性、选项规范性等指标显著改善。这种转变印证了教育数字化的深层逻辑:技术不是简单的工具,而是重构教学流程、释放教师创造力的催化剂。
随着教育评价改革的深入,试题命制作为连接教学与考试的关键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育人效果。余林松的实践为基层学校提供可复制的经验——当数字化工具成为命题常态,教师将有更多精力探索“为何考、考什么、如何考”的本质问题,最终实现从出好题到育好人的价值跃迁。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