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湖北省建始二中:AI赋能教学实践 构建技术人文双轮驱动新生态

发布时间:2025-08-07 作者:周雷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教育数字化转型纵深推进的背景下,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建始县第二高级中学(以下简称“建始二中”)立足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天道酬勤,上善若水”校训为基,凝聚学科组力量,系统规划并推进人工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学校秉持“技术赋能教育本质,人文引领创新实践”的理念,聚焦课堂教学模式重构、教研范式转型与学习资源优化三大核心领域,积极探索AI赋能教学提质增效的有效路径,并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效。

建始县第二高级中学

聚焦课堂革命:AI赋能教学模式深度创新

建始二中致力于利用AI技术破解传统教学难点,提升课堂效能与学生认知深度。学校创新应用AI数字人技术,在生物学科《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中,成功创设遗传学家摩尔根“现身”课堂的虚拟情境。学生通过实时互动对话参与基因定位实验推演,有效突破抽象概念理解障碍,显著提升科学思维能力和知识内化效果。跨学科教研组创造性运用AI口型同步技术,将《西游记》等经典文化IP元素融入生物知识讲解(如“孙悟空解析同位素标记法”),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重点知识识记效率。

此外,学校投入建设的VR虚拟仿真实验室,有效克服实体实验条件限制,为学生提供安全、沉浸、可重复的操作体验,切实保障实践教学环节的落实与质量。这些实践标志着学校课堂教学正从单向传授向高沉浸、强交互的智能化模式转型。

驱动教研转型:数据赋能精准教学诊断

建始二中引入AI智能课堂分析系统,推动教研工作从经验依赖走向数据驱动。系统通过对课堂教学过程的多维度智能分析(包括语音情绪、师生互动行为、知识覆盖图谱等),自动生成涵盖关键指标的课堂诊断报告,为教学提供客观、精准的数字画像

基于相关数据洞察,学校教务处组织教师开展针对性反思与改进,特别是在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升高阶思维活动占比、增强师生互动有效性等方面取得明显进展。教师普遍反馈,数据驱动的精准教研使其教学改进方向更明确、依据更充分。

伴随这一创新教研模式的有力支撑,在2025年恩施州“好课堂”优质课评比中,学校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充分展现数据赋能教研的专业价值。

优化资源生态:智能适配促进个性化学习

为满足学生差异化发展需求,建始二中依托学科网AI小博士智能教育平台,着力构建“精准供给、智能适配”的学习资源新生态。平台基于动态学情数据持续构建学生个体及群体知识能力画像。在关键教学阶段(如期中期末复习),系统能够智能识别班级共性薄弱环节和学生个体学习差异,实现分层、分类学习资源的精准匹配与个性化推送。

这种基于数据智能的资源供给模式,能够有效支持优势学科的巩固深化与薄弱学科的查漏补缺,促进学生个体学业进步与年级整体学业水平的稳步提升,学校逐步从“人找资源”转型为“智配资源”的资源服务模式。

建始二中的探索实践表明人工智能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杠杆,其核心价值在于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标。学校在实践中始终坚持技术赋能与文化引领的辩证统一。一方面,充分发挥AI在提升教学效率、实现精准供给、深化认知理解方面的优势;另一方面,牢牢把握教育的育人本质,确保技术应用始终以促进师生深度互动、涵养教育温度、发展核心素养为旨归。

通过课堂、教研、资源三大核心场景的系统性变革,学校正积极构建效率温度交融共生的智慧教育新生态,切实落实学校的“三雅”文化。

未来,建始二中将持续深化AI赋能教学的实践探索,不断拓展其在培养学生高阶思维、促进教育过程性公平等方面的应用深度,并审慎应对数据安全、伦理规范等挑战,努力为新时代普通高中教育数字化转型贡献可资借鉴的“建始二中方案”。(作者单位系建始县第二高级中学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