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苏省盐城市伍佑中学的一间办公室起步,到粉丝覆盖全国31个省份、4000余所中学的教育共建平台,“珠溪语文”公众号历经8年深耕,在“学思融通”理念引领下,构建起集内容生产、资源整合、区域协同、教师发展于一体的语文教育服务共同体,成为全国语文教育变革中兼具温度与创新的标杆品牌。
缘起:怀教育心 启语文新征程
2017年春季,伍佑中学一群心怀教育理想的语文教师,共同创办了“珠溪语文”微信公众号。“珠溪”之名寓意深远,既取“珍珠”之隽永与“溪流”之灵动,象征语文教学的璀璨光华与教育的绵长传承;又源自盐城本地千年古镇“珠溪”,承载着浓厚的地域文化记忆与人文情怀。
创始团队确立“品质・生活・语文”三元理念,意在数字时代重构语文教育的精神坐标——以专业精神追求教学品质,以人文关怀关注生活体验,以创新思维链接传统与现代、课内与课外、个体与社会。正如创始人陈海峰所言:“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感受到汉语的温度与力量,更希望他们能在语言学习中找准积极表达的方向,在真实世界中安放心灵、激发生命。”
生长:以团为核 构建三位一体内容生态
8年深耕,“珠溪语文”已从校内教师交流平台成长为语文教育服务共同体,公众号累计发布原创文章1026篇,总阅读量超400万次,推动个体经验向群体智慧转化,逐步构建起“三位一体”的语文教育内容生态。
教学研究方面,“珠溪语文”紧扣语文教学改革主线,聚焦高考作文变革、教材系统解读、核心素养落地,推出升格训练、大单元备课等专题资源,深受一线教师好评;文化浸润方面,打造经典诵读、统编教材音频库等,形成师生共读、线上联诵、地方文化嵌入等特色路径,赋能语文课程精神内核;师生成长方面,聚焦真实表达、生命记录,发布学生佳作、教师随笔、读书札记等内容,构建“有回响”的表达共同体,增强教学现场的生命温度。
协同:跨区联动 打造共建共享平台
秉持开放共建理念,“珠溪语文”团队主动打破区域壁垒,以公益共建、跨区协同为基本路径,推动教师共同体建设从点状协作升级为网状联动。
2021年1月,“珠溪语文”入驻学科网,2025年接入学科网“AI智能小博士”,双方聚焦高中语文写作教学数智化转型核心议题开展深度合作。双方依托优势资源,共同推出“聚焦高考”系列专辑,系统呈现区域教研成果、课程创新实践与师生表达案例,促进优质资源在更广范围内共建共享、落地生根。
目前,“珠溪语文”已与江苏盐城、徐州、南通,山东临沂、济宁等多地语文团队建立稳定联动机制,通过直播共读、线上研修、教学互评、成果共创等方式,形成贯穿“研、训、教、评”的协作闭环。如“共读《心流》”主题研修联动40余所中学开展跨区教学实践,教师围绕“积极表达”设计诵读课例、反思教学过程,学生同步进行写作主题练习与口语表达训练,既提升了区域教学研究的深度,又拓展了语文教育的多元路径。
同时,“珠溪语文”倡导“行动即研究”的理念,鼓励一线教师将教学探索转化为实践成果,已孵化出市级及以上教育科研课题18项,涵盖非虚构写作、文化 传承、数字场景构建等多个方向,推动个体能力发展与集体专业进阶双向并进,真正实现“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
融合:学思融通 赋能教育新生态
“珠溪语文”以学思融通理念为引领,注重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探索人文教育与数智技术的融合创新之路。
在结构融合上,构建“内容生产—教学应用—公益服务”三位一体模式,融合公众号、视频号、教育期刊、在线社群等多种媒介,打通教师发展、课程支持与学生使用的全链条生态;在平台融合上,与学科网“AI小博士”平台协同开发语文写作AI智能批改系统,实现作文诊断、智能升格、文本语料分析、课堂即时反馈等功能,推动教学由数字化迈向数智化;在学段融合上,将资源覆盖范围由高中逐步拓展至初中、特殊教育领域,打破学段壁垒,构建垂直贯通、水平协同的语文教学支持体系;在场域融合上,携手图书馆、展览馆、乡村文化馆等公共资源单位,推动“语文+地方文化”课程共建,让课堂成为文化生成的新场所,学生成为文化建构的积极主体。
8年砥砺前行,“珠溪语文”硕果频结。302篇学生作品被《语文报》《作文与考试》《新作文》等全国权威报刊转载,多名学生在全国语文写作大赛中获一等奖;依托盐城市“四有”好教师团队,培养市级以上骨干教师30余名,5人主持省级以上课题,10余位教师在省市级教学比赛中获奖;《珠溪语文“三位一体 ”教学场景构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八年探索》入选数字化场景优秀案例,受邀参与江苏省新课程改革现场会、全国中语会数字化语文论坛,成为全国基础教育语文变革的重要观察样本与创新案例。
教育的力量源于人与人的深度联结,而语文正是联结中最细腻、最持久的纽带。8年来,“珠溪语文”始终倾听学生声音、回应教师期待、表达时代诉求。它用理想、坚持、创新,书写了基础教育领域扎根本土、链接全国、迈向未来的教育篇章。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