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第三届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在西京学院召开

发布时间:2025-09-24 作者:陈荣 尚磊 李甜铠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9月20日,由中国翻译协会指导,陕西省翻译协会与西京学院联合主办的第三届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在陕西省西京学院举行。会议设置主旨论坛和多个平行论坛,围绕机器翻译、人工智能与翻译、翻译地理学和区域国别翻译研究、翻译伦理、多语译写、汉学研究、知识翻译学研究、典籍阐释研究、文学与翻译互文研究等前沿话题展开交流研讨。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专家学者、师生代表共计300余人参加研讨会,共同探索新时代翻译事业的机遇与挑战。

第三届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国际研讨会现场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王谋清等出席大会。

中国外文局翻译院副院长、中国翻译协会常务副秘书长邢玉堂强调,翻译是国际传播与对外交往的关键一环,面对当前行业转型升级的窗口机遇期,翻译工作者应坚定信心,积极拥抱技术革新,发挥专业价值,同时坚持以人为本、技术向善,构建有效的跨文化沟通机制。他指出,在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今天,翻译行业需要不断提升数智化应用水平,以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国际传播大局。

西京学院副校长王正斌在欢迎辞中,介绍了西京学院办学育人的使命理念与30余年来翻译学科的建设成果。他表示,学校高度重视翻译与传播工作,申请获批省级重点实验室,成立陕西文化翻译研究院,推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同时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文学外译项目。他表示,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翻译协会、各省翻译协会及海内外高校的合作交流。他希望通过与专家学者的深入互动,学校师生能够开阔学术视野、提升专业素养,希望更多西京学子投身翻译事业,成为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和摆渡人。

甘肃省翻译工作者协会会长王谋清表示,数字时代为翻译与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人工智能等技术极大提升了信息处理与文化传播效率,但翻译的准确性与文化内涵的传递仍面临挑战。他强调,人工智能无法完全替代人类的创造力与文化理解力,应推动人机协同,共同讲好中国故事。他还呼吁陕甘两省加强合作,共同推进文化交流与翻译事业发展

结合陕西省翻译协会的发展历程,陕西省翻译协会会长、西京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胡宗锋指出,数智赋能不仅为翻译教育和实践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手段,也为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他呼吁产学研各界紧密合作,共同推动翻译学科与新兴技术的深度融合。

主旨论坛期间,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张政、北京大学教授赵白生、河南大学教授刘泽权、中国海洋大学教授贺爱军多位学者,围绕“数智赋能与翻译传播”前沿议题展开深入交流,分享了各自的研究成果与独到见解。

研讨会设“数智赋能翻译与传播研究”“翻译地理学、区域国别研究”“翻译伦理、多语译写、汉学研究”“知识翻译学研究、典籍阐释研究、文学与翻译互文研究”4个主题式分论坛。来自全国多所高校的研究者师生围绕翻译史、技术伦理、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展开专题研讨。

本次研讨会不仅展示了学者的研究成果,也促进了跨学科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数智赋能下的翻译创新与国际传播提供了丰富视角和有益启示。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