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

发布时间:2018-03-30 作者:胡敏 来源:

摘 要:时代在发展,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面对这个日趋多样化的世界,中国青少年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重新审视英语学习——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能力,它赋予青少年走向世界、探索未知的勇气,更为他们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为什么学英语?这似乎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在全球化的今天,英语作为世界使用最广泛的语言,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遗憾地看到:很多中国学生学了十几年英语,甚至高考英语拿到了140分以上的高分,一进大学校园,竟然听不懂外教老师的课;一些孩子到国外留学,看不懂英文教材,求助家长在国内寻找教材中文翻译版,发越洋快递寄到国外复习备考……为什么我们花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学习英语,取得了所谓考试成绩的优秀,一到实际应用就被打回原形?英语学习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时代在发展,人才培养的标准也在发生变化。面对这个日趋多样化的世界,中国青少年想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需要重新审视英语学习——英语不仅是一门语言,更是一种能力,它赋予青少年走向世界、探索未知的勇气,更为他们迎接未来做好准备。   全球化竞争聚焦青少年   我的英语学习生涯始于上世纪70年代,那时的中国科技远不如现在发达,学习英语的渠道非常少,刚上初一的我学英语的途径,除了课堂就是收听英语广播。时光流转40年,现在的孩子早已不知收音机是何物,科技的进步让人们的学习方式变得更丰富便捷,甚至很多人小小年纪就有了周游世界的经历,地球变得越来越小,英语已成为我们与世界连接的重要桥梁。   全球化浪潮滚滚而来,我们所处的世界越来越像一个整体,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人与人之间沟通交流愈加密切。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正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2010年,中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国际大都市中,约每200个中国人中就有1个外国人在中国生活3个月以上,这些外国人很显然不只是来旅游的,他们来中国学习或是工作,直接参与中国就业市场的竞争。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深入推进,未来进入中国的国际人员数量还将快速增长。这意味着,即便中国孩子不走出去,来自世界各国的年轻一代也会进入中国,将中国市场变为一个国际竞争的舞台。   未来的国际竞争将聚焦在个体之间的较量。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就已指出:人类社会已经进入全球化3.0时代,即继国家、跨国公司之后,每一个个体将依托现代科学技术成为推动“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力量。面对来势汹汹的国际竞争,无论是为了学生个体发展,还是中国在未来世界中更好地承担大国的责任和义务,我们都必须从现在开始培养中国学生国际视野和世界思维,提升他们的“全球胜任力”。   培养青少年全球胜任力   什么是全球胜任力?简单概括就是:参与全球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全球胜任力”这一概念由美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于1988年首次提出,最初仅用于高等教育领域,旨在帮助学生增加与世界的联系,理解世界的变化,并能有效参与全球劳动力市场竞争。2000年后,经济全球化和跨文化冲突带来的挑战使美国人深刻地认识到,必须让每一个学生了解来自不同国家、不同文化的人的想法,学会与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甚至不同政治与社会价值观的人进行有效合作。至此,“全球胜任力”概念开始走出高等教育向基础教育延伸。   进入21世纪,世界多个国家及主要国际组织均实施或提出了适应21世纪知识社会的人才培养框架,全球胜任力成为21世纪人才核心素养的一个重要指标。目前,已有美国、瑞典、挪威、芬兰、加拿大、新加坡等国家,在教育体系中纳入与全球胜任力相关的教育内容。2016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则宣布,计划于2018年将全球胜任力纳入PISA测试范围,以考查各国青少年对全球和跨文化议题的知识掌握与理解,与多元背景的人们共处、互相学习的能力等。   与此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也对未来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正式将全球胜任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未来,中国要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重要的角色,体现更多大国责任和担当,必须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青少年。   能力切入重塑英语学习   新时代人才培养定位的变化,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英语是真正国际化通用语言,也是青少年连接世界的重要交际工具。培养具有全球竞争力的青少年,英语学习必须先行。   我曾跟北京一些著名中学校长交流、讨论中学课堂情况,也做过一些调查,发现英语教材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老师讲课的时候,习惯性地将课文里的词汇给学生顺一下,把里面的语法讲解一遍,教学的重点落在了词汇、语法等知识点的串讲上,导致学生的英语学习:死抠语法,钻牛角尖;狂背单词,不会运用。英语教学陷入应试教育的怪圈,考试成绩仍是衡量英语学习优劣的重要标准。   英语不是课本,更不是试卷,英语是世界。当国外的青少年开始用英语讨论气候变暖、人口增长、国际冲突等全球化问题时,我们的英语教学还停留在考语法、背单词等机械训练上,一开口还是“哑巴英语”。长此以往,我们有何信心让中国的青少年走向国际舞台直面未来竞争?又如何实现与来自世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平等沟通、共享合作?   英语为用讲好中国故事   中国正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走向中国。去年,新航道总部接待了一位来学术交流的韩国学者,这位学者的孩子上四年级,在韩国他除了学好母语韩语之外,另外要学习英语、日语、汉语三门外语。这位学者告诉我,让孩子学习英语是为了与世界同步,与全世界的孩子站在同一个起跑线上;学日语是为了学习日本发达的科技技术;学好汉语,是“因为现在中国在迅速地崛起,中国变得越来越强大,不学中文不行啊!”   韩国学者的故事并不是孤例,放眼全球,“中国热”“汉语热”正在世界各地涌现。当世界的眼光都在聚焦中国时,我们的中国青少年更要学好英语,向世界传播好中国声音。   在英语教学中我一直强调“英语为用,汉语为本”的原则。英语为用,就是让我们的青少年与国际接轨,与世界对话;汉语为本,则是学好我们的母语。如果只是英语非常熟练,那会变成一个没有中国文化内核的人。要成为真正具有全球胜任力的中国青少年,一定取决于你的语文,即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   我们鼓励孩子们广泛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结合英语学习,培养他们跨文化交际的知识和技能、开放包容的态度,从而成为一名通晓国际话语、善于用国际话语讲述中国故事的优秀人才。   今天的中国前所未有地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正肩负在这一代青少年身上。希望我们的青少年从小树立起一个志向、一种追求——当你走出校园,登上国际舞台时,能够用英语捍卫国家的利益;在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中,能够用英语准确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创造力;在商业谈判时,能够用英语进行充分地表达、得体的沟通;在文化交流中,能够用英语自信地传播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愿所有的孩子都能学好英语,用英语闯世界,用英语创世界,描绘出最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胡敏,著名英语教育专家与教学管理专家,新航道国际教育集团董事长兼CEO,华中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等多所大学兼职教授,代表作品有《最棒的方法学英语》、《家有儿女要留学》和《奋斗成就梦想》等。      
0 0 0 0
分享到:0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