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首届“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名校论坛”举行

发布时间:2019-01-04 作者:记者 张春铭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张春铭)“正立时,容色庄重,目光端正,头正、肩平、背直,两脚整齐,脚间距约一拳,两腿端正,身体自然放松,两手交叠放于深浅,男士左手在外,女士右手在外。”屏幕上,正在播放《中华基本礼仪》教学视频,吸引了与会者的目光,这是首届“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名校论坛”上的一幕。

让人没想到的是,《中华基本礼仪》教学视频中的每一处礼仪介绍,都有对应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出处。比如前面提及的“头正、肩平、脚间距约一拳”,就出自西汉贾谊的《新书·荣经》:固颐正视,平肩正背。足间二寸。《礼记·玉藻》中也提到“头容直”。

严谨的学术支持源自2018年9月成立的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旨在继承弘扬经学文化,培养全方位发展的经学研究人才,同时兼顾经学研究的时代性,由彭林教授担任院长。彭林教授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礼乐文明的研究和推广,并从古代礼乐文明中发掘有利于当代国民教育的文化传统。近年来,彭林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在从事礼学研究及《仪礼》复原的基础上,注重了解社会各领域的礼仪现状,并研究当代社会的礼仪重建,在礼仪推广、礼仪教育和经典教育等方面做了诸多推动。

首届“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名校论坛”,就是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主办,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和启迪未来教育研究院承办。本次论坛的目的,也是通过展示彭林教授主持的经学院在传统礼仪教育方面的研究成果,帮助各级学校的传统文化教育找到重心和支撑点,能提供出一个可以操作和实施的抓手,让学校找到这些着力点,然后从根本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素质。

本次“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名校论坛”也是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面向中小学推广礼乐教育系统尝试的开始,论坛上发布了首期成果——《小学礼乐文明教育》教本及《中华基本礼仪》教学视频,听取来自一线中小学校长及教师的建议和意见,并与学校一起探讨推广中华传统礼仪的落实方案,帮助学校建立中华传统礼仪教育的体系。

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党委书记孙明君教授在演讲中抛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才是应该进入所有中小学乃至大学的传统文化教育?学校教育要如何做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一方面?孙明君教授建议,我们不妨从中国古代的教育方法中去寻找智慧。德性教育需要做艰苦细致的努力,短期内不容易见成果,但却是我们民族的百年大计。任何一位希望成为教育家的教师、校长,都应该在这一关键点上有所作为。

清华大学附属中学校长王殿军建议,继承传统文化,养成文化礼仪。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在要求和评价引导下发展。王殿军说,一个民族如果失去自己的根,就像一棵大树失去了根一样,会慢慢死去。随着学校传统文化教育唤醒了学生们的“君子意识”,他们考试的积极性和竞争力都有了大幅提升。探究这一巨大转变的根源,王殿军说:“把学生变成一个好人、一个懂得自我管理的人、一个让自律成为习惯的人,学习成绩能不提高吗?这就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巨大力量。”

香港中文大学国学中心主任邓立光认为,传统文化进学校不能是一个单一的科目,而应该是一个全面的系统,至少应该具备五个范畴,即经典、历史、礼仪、武艺和书写。其中,经典是根本,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所在;历史人物的传记,可以起到“经史和参”的作用,比讲道理对学生更有用;书法就是要把中国字工工整整地写好,涵养一个人稳重沉静的品质;习武使人比较能够坚持原则,最终涵养他刚健的德性;而礼仪则不单体现在一般的行住坐卧,而是在国家制度层面也应该有所关照。“五学并举”符合孔门“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的治学精神和次第,核心旨趣是圣贤教育、道德教育、人生教育。

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彭林教授呼吁“传统礼仪进校园是当务之急”。彭林教授指出:中华传统礼仪进校园不能再耽误了。虽然最近几年传统文化进校园看起来很热闹,但我们不能只图好看和讨喜,一定要分清轻重缓急,分清“道”和“术”、主与次的关系,不能做 “只开花不结果”的短视行为。中国文化的基本命题是立德树人,即通过教育、践行成为人格完善的君子,中华民族的先人在《周易》里就提出了“童蒙养正”的概念,教育孩子“自养正道”“培根固本”,其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礼仪教育。礼仪教育一定要立足于我们自己,通过寻找中华民族独特的发展模式,用自己的文化解决自己的问题。基于这种文化关怀,经学研究院专门编写了《小学礼乐文明教育》教本,拍摄了《中华基本礼仪》教学视频,就是要让礼仪教育进校园能有抓手,真正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据了解,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传统礼仪,推动传统文化进校园,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礼学研究中心将启动首批礼仪文化教育试点学校建设计划。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