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熊思东代表:高等教育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发布时间:2019-03-05 作者:赵秀红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教一体化要先行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北京3月5日讯(记者 赵秀红)“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和推进过程中,高等教育一体化可成为其一体化建设的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在今年两会期间,格外关注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问题,带来了《关于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教一体化要先行》的建议。

长三角地区一体化战略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部署和推动的国家战略。2018年7月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共同发布了《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标志着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建设正式开始全面施工。

在熊思东看来,高等教育是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重要结合点,是提升区域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必要手段,其一体化发展水平直接影响区域一体化发展进程,在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可发挥基础性、先导性和战略性作用。同时,高等教育一体化具有与其他领域一体化不同的先天优势,主要表现在:区域内高校具有较强的一体化内在动力,协同发展的壁垒相对容易被突破;三省一市高等教育理念相通、规模相当、水平可比,具有良好的对话合作基础;高等教育一体化有利于确立区域一体化的共同理想与共有价值体系,保持区域一体化的同步性与稳定性。

据了解,三省一市拥有普通高校457所,占全国高校的15.7%,在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世界一流大学”入列高校8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26所,分别占总量的20.5%、27.4%;本专科学生420.1万人,研究生37.6万人,分别占全国总数的17%和21.5%。总体来看,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优势比较明显,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多年来,三省一市教育行政部门及有关高校与地区签订合作协议近百余份,合作成效逐步显现。

但是,熊思东认为,对照新时代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发展新目标、新任务,还有一些深层次问题有待破解,如:在制度层面,由于行政区划壁垒、教育管理制度及评价体系各异,高等教育一体化长效机制和政策环境尚未建立;在组织层面,区域内高等教育还处在自发式、项目式、局部性合作阶段,缺乏战略规划和宏观指导;在动力层面,高等教育一体化还存在“上面热下面冷”的情况,基层高校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待进一步激发。

对于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熊思东建议,要树立一体化教育功能区概念,可以借鉴法国“大学区”的思路,即突破现有省级行政区划,将整个长三角区域视为一个教育功能区,组建一个权威性管理协调机构,统筹协调推进区域内高等教育一体化。

熊思东同时建议,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要坚持法治引领,加强顶层设计。要在国家和省际层面,统筹研究和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意见、协议,从法律和制度层面指导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进程,打破当前的体制机制障碍,确保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有章可循。同时,加强顶层设计,对地方行政运行的体制、机制进行重塑与再造,推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从地方型行政向区域型行政转变。建议尽快成立由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和三省一市教育部门相关负责人组成的“长三角大学区建设委员会”,负责协调多方利益,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消除阻碍省际高等教育资源流动、共享的行政壁垒。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