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从国家发展与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维度认识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发布时间:2019-04-11 作者:任青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高等教育杂志

[摘  要]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时代越向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愈发凸显;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契合。

[关键词]教育优先;重要先手棋;人民的美好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把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作为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不断使教育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适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契合、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这个科学论断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满足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战略高度,升华了对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的认识。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教育,时代越向前,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地位愈凸显

人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和国家强盛的重要力量。人的培养,基础靠教育。“教育兴则民族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重视教育在国家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中华民族持之以恒的优良传统,时代越向前,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越重要。

1.中华民族有着重视教育的传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一个重要因素就在于重视教育使文明薪火相传。从古代到近现代,我国历来都把教育作为治国安邦的大事。古有“终身之计,莫如树人”(《管子·权修》)、“建国君民,教学为先”(《礼记·学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荀子·大略》)的说法,近现代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变法通义》)、“教育是立国之本”“教育救国”等主张,都把教育与治国安邦或变法救国联在一起考量。

2.新中国建立以来,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恢复和发展人民教育是当前重要任务之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强调“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江泽民提出“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和“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胡锦涛提出“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等思想。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步成为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

3.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教育作为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习近平总书记就坚持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他提出“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教育“是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事业”“中国将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时代越是向前,知识和人才的重要性就愈发突出,教育的地位和作用就愈发凸显”“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等论断,分别从教育与人类发展、教育与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教育与培养人才、教育与时代发展等方面,阐述了教育的重要地位。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是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先手棋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当今世界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培养,要靠教育。一个国家的发展需要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一代又一代所需人才。当前,中国的发展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只有下好这招 “重要先手棋”,党和国家的发展才有强大的人力资源后盾。

1.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人才培养的基础在教育

推动国家发展,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这是当今世界的共识。强国必先强教。近现代世界强国的快速发展,就是一部教育追赶与科技领先的历史,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超越的国家大都是具有教育优势的国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持续高速发展,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教育的快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持。改革开放40年,我国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高等教育累计为国家培养和输送了9900万名高素质专门人才,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

2.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核心,培养创新人才,根本在教育

科学技术自产生以来,就成为造福人类的巨大财富。科学技术上的每次重大突破与创新,都会以不可抗拒的力量推动着生产力的深刻变化和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科技进步创新的历史。21世纪以来,以信息、生命、纳米、材料等科技为基础的系统集成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驱动着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速度越来越快。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要落后”“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如果科技创新搞不上去,我国在全球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就会处于下风,只有不断创新,才可能在未来发展中实现弯道超车。

创新人才的培养在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创新人才是新知识的创造者、新技术的发明者和开拓者、新学科的创建者。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人才和团队,决定着一个国家科技事业的发展和国家的未来。国势之强在于人,人才之成出于学,创新人才主要依靠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来培养。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任务,是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的结合点,在推进创新中肩负着不可替代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今天,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需要,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高校既向社会各个领域培养输送了大批创新型专业人才,同时本身也是科技创新资源、科技发明成果和基础研究的重要方面军,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和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以上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发表科技论文数量和获得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均占全国80%以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队伍和研究成果均占全国总数80%以上,在培养创新人才和推动创新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教育培养出更多更好能够满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新人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不懈追求的梦想,无数志士仁人在艰难困苦中探寻着可行之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历史使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成为一代代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追求。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实现民族复兴,需要教育培养出新一代的接棒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场接力跑”,需要一棒接一棒跑下去。现在在校的学生,是实现中国梦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素质直接影响着实现民族复兴的进程。离实现民族复兴目标愈近,面临的任务愈加艰巨,对教育培养出高素质人才的渴求也愈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是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潜在力量和后发优势”,有了这个优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指日可待。教育部门要适应新时代新形势新要求,“抓住机遇、超前布局,以更高远的历史站位、更宽广的国际视野、更深邃的战略眼光,对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作出总体部署和战略设计”,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源源不断培养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契合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是推动人类进步最持久的力量,历史总是在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脚步中不断向前。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新生活,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奋斗目标。在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之后,“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成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向往。

1.补齐义务教育短板,让每个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我们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推进教育公平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普及教育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目前我国教育规模位居世界首位,各类教育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基本需求。但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成为制衡人民群众共享公平教育的根本因素。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薄弱环节和短板在乡村,在中西部老少边穷岛等边远贫困地区”。他要求“让贫困地区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良好教育,让他们同其他孩子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向着美好生活奋力奔跑”。

补齐短板,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义务教育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对缩小城乡教育差距有着重要意义。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8%。但在经费投入、办学环境、基础设施、师资水平等方面,城乡教育服务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对“西部地区、农村地区、老少边穷地区,尤其要加大扶持力度”,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使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2.创新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人人出彩”提供更多可能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广大青年打开通往成功成才大门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学校累计培养和输送了2亿多名技术技能人才。近几年,我国中职和高职分别占高中阶段和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还存在很大差距。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既制约了我国从制造大国变成制造强国,也影响到广大学生及家庭的就业发展和民生改善。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出重要指示,“着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环境,努力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加快职业教育发展,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创新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模式,更好适应亿万学习者多样化需要,努力做到学有所用,学有所为,满足人民群众对发展高质量职业教育的需求。

3.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培养更多高素质人才的期盼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决定着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改革开放40年,我国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学科门类齐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体系,高等教育正由大众化向普及化迈进。同时,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的质量和水平已经开始向世界水平冲刺,办世界水平高等教育的第一方阵已经开始形成”。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和质量仍存在一定的差距。

提升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最关注的核心词。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重在加快两方面发展。一是培养亿万具备基本素质的合格劳动者,适应国家建设和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的基本需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提升质量的核心就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通过“深入研究教育体制、教学体制、教师管理等问题,着力把教育质量搞上去”,培养出对国家有用、人民满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二是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与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型人才。党的十九大把创新作为我国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提出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质量,重中之重的任务,就是培养出更多创新型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要“培植好人才成长的沃土,让人才根系更加发达,一茬接一茬茁壮成长”。“推动一批高水平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或前列,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使他们更好担负起推动国家发展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重任。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2]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北

京:人民出版社,2017.

[3]习近平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N].人民日报,2018-9-11.

【作者单位:任青 教育部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教育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中国高等教育杂志》2019年第5期 责任编辑:李石纯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