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

儿童哲学启蒙实践指南

发布时间:2019-08-06 作者:刘笑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摘 要:《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为孩子们提供了尝试进行哲学追问的机会,它是一本成熟的“儿童哲学”学习用书,内容十分有趣,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完成哲学探究。

当您在书店中看到《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这本书时,或许会带着这样的疑惑翻阅它:“哲学这么高深,我尚且弄不明白,怎么会有写给孩子们的哲学?”在大部分非哲学专业的成人的印象中,哲学要么高高在上,晦涩难懂;要么就是死板的格言教条,对现实毫无助益。这样的误解,往往是因为人们混淆了哲学研究和哲学素养。前者是专业性比较强的研究工作,后者却是普通人可以习得的,且意义非凡。关于哲学的定义,多说无益,哲学的旨趣在于彻底的追问与反思。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就说过:“未经反思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每个人都会反思,但程度上却有很大的差异,这在于反思的方法。哲学不仅是反思,而且是反思的反思。在大的理论框架下进行怀疑、反思、追问,我们往往会发现很多事物有了新的面貌,很多问题不再那么让人困惑。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甄别哪些信息或知识是真的,哪些是假的,哪些是有价值的,哪些除了炫酷的外表毫无意义可言,这对我们来说难道不是至关重要的吗?我们的孩子处于更加复杂的世界之中,遇到的问题也更具有挑战性,他们面对的信息只会更多。

《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为孩子们提供了尝试进行哲学追问的机会,它是一本成熟的“儿童哲学”学习用书,内容十分有趣,带领孩子们在游戏中完成哲学探究。它被应用于英国多所幼儿园和小学,可以有效地培养孩子们的哲学素养。它在英国、美国 、澳大利亚和欧洲其他一些国家都十分畅销。它由贝里斯·高特及其夫人莫拉格·高特合作完成。贝里斯·高特是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的哲学教授,圣安德鲁斯大学是除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以外英国第三古老的大学,英国的威廉王子就毕业于此。贝里斯·高特的夫人在英国从事儿童教育工作数十年。这些既能保障本书内容的专业性,又能兼顾本书教育方法的针对性。本书提出的哲学探究方法操作性强。每一章都给出了明确的目标和实施哲学探究的具体步骤,即使是没有哲学背景的人也可以轻易上手。书中的探究设计十分灵活,可以有不同的替代版本,引导启发作用很大。一旦教师或者父母掌握了这种探究方法和步骤,可以随意变换诱导物或者哲学问题。对于孩子们来说,书中的哲学探究极具吸引力,每个探究给出了可以帮助他们迅速投入进去的诱导物。这些诱导物大都是故事,针对性很强,探究过程更像是做游戏,能够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作为一名中国高校的哲学专业教师,我常常发现我的学生面临很多问题,这也使我更加确信学习哲学的重要性。我们中国的家长们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明确的目标,甚至过于明确,各个阶段分别是:上好的幼儿园、好的小学、好的中学,考上名牌大学……根据这些目标,我们为孩子们制订了详细的计划,任何无益于这些目标的事情常常被排除在外。但是,我们往往忘记了即使这些目标顺利实现,人生也并非从此一帆风顺,他们还有很多麻烦和困难要面对,还有漫长的人生道路在等着他们。当“幸福”这个目标过于抽象的时候,如何保持良好的生活状态,如何处理各种复杂的情况,以及如何实现真正的自我价值才是至关重要的!而这与一个人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自我、如何与世界和平相处密切相关。其实,哲学素养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看待问题与处理问题的角度和方式。哲学素养的提高,并不需要系统地学习专业的哲学知识,也不需要阅读许多专业的哲学书籍,而是需要一定的哲学思维训练和问题感的培养。儿童期正是培养哲学素养的黄金时期。

且不说这些大道理,就学生们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而言,学习哲学也是十分必要的。我面对的学生既有哲学专业的,也有非哲学专业的,既有本科生,也有研究生。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面临的困惑大多源于他们从小形成的思维方式。到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哲学系跟随高特教授访学以后,我发现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第二,不善于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第三,总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且正确的答案。这三方面的问题不仅影响他们的学习,而且对他们以后的工作乃至人生都将产生负面影响。

首先,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较差的主要体现是:写作和演讲的时候,思路不清晰,空话废话较多,抓不住主次。中国的孩子虽然从小比欧美国家的孩子接受了更艰深的数学训练,但是逻辑思维能力却这么差,这是令人吃惊的。究其原因,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需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主要不是靠数学学习来发展的,当然也不需要专门学习逻辑学,而是需要较为正规的哲学思维训练。就像高特教授在本书中所说,哲学包括两个方面:问题和方法。在接触并试着解决基本哲学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和训练批判性的思维方法,才是学习哲学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本书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儿童,甚至是幼儿,完全可以进行这种初级的哲学训练。这种哲学训练最基本的一点是:如果表达看法,就需要提出好的理由来论证;如果反驳他人的观点,就需要提出反驳的论据或是反例。这对他们一生的思维方式都将产生很大的影响。

其次,与英国大学课堂的对比发现,中国学生不善于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中国的大学课堂,甚至是研究生课堂,与中学课堂差不多,大部分还是填鸭式的教学,学生们在课上和课下都很少提问;即使是组织讨论,也多流于形式,学生们无法真正地投入进去,争论问题,论证观点。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他们从小就没有形成提问和讨论的习惯,接受的是灌输式教育,习惯牢记唯一正确的答案,以应付考试;另一方面,他们也不知道如何进行有效的辩论。《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一书将帮助孩子们从小学会提出问题和讨论问题。

最后,我们的学生总认为所有的问题都有唯一且正确的答案。这看似无关紧要,却危害极大。具有这种思维模式的学生往往学习努力、成绩较好,但当他们走上社会以后,却常难以适应社会,取得较高的成就。这一点从关于历年高考状元后来所取得成就的调查统计中就可以看出来。我在北京大学哲学系读书期间,曾经给一门为本科生开设的哲学类全校选修课当助教,当时任教的老师对我说,最难教的就是“状元”,他们总是问:“老师,你讲了这么多,哪个哲学家是对的?我应该背下来的是什么?”他们认为所有问题都应该有唯一且正确的答案,这不仅会导致他们的思维僵化,难以接受新的观点和知识,也不利于日常生活中问题的处理,以后在所从业的领域也难有突破和创新。所以,孩子们十分有必要从小学会换个角度看问题,同时养成尊重他人、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学习哲学的功效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潜移默化的。哲学看似无用,但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却不可或缺。举例来说,我所任教的哲学系,历来在报考的时候都很不受欢迎,极少有第一志愿考生。但是,经过系统的哲学学习和训练以后,我们的毕业生(包括研究生)就业率并不低,甚至还占据优势,2013年一度排到全校第二名。他们的就业面很广,虽然很多毕业生从事与哲学专业无关的职业,但不能不说哲学专业的学习对他们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促进,为其在新的领域施展才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让我们的孩子们来尝试进行哲学探究吧,或许您也会觉得这十分有趣!


WechatIMG3.jpeg

《学哲学的孩子更聪明--儿童哲学启蒙实践指南》

贝里斯·高特、莫拉格·高特著,刘笑非译

人民邮电出版社2019年6月出版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