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教育科学出版社学术外译成果在沪发布

与会嘉宾畅谈中国著作海外传播经验与展望

发布时间:2019-11-3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11月21日,在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主办的第六届“教育文化与社会发展”学术论坛上,教育科学出版社的三项学术外译成果——《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嵌入村庄的学校:仁村教育的历史人类学探究》《历史的背影:一代女知识分子的教育记忆》英文版正式与公众见面。这些著作是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高等研究院丁钢教授团队,以及该研究院培养的博士多年来累积的学术代表作,原著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分别由荷兰博睿学术出版社(Brill)和德国斯普林格出版社(Springer)出版,面向全球发行。这些著作的版权输出,均得到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支持。华东师范大学校长助理雷启立教授,教育高等研究院院长丁钢教授,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编审、学术著作编辑部主任刘明堂副编审,博睿学术出版社姜琴女士,斯普林格出版社张淼女士出席会议并作主题发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司洪昌教授和曲阜师范大学姜丽静教授代表原著作者,分享了研究、写作、改写和翻译过程中的经验心得。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吴刚教授主持。

教育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郑豪杰在致辞中介绍,教育科学出版社自2001年起出版《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以此为起点,在近20年里又陆续出版了一批中国教育文化研究、中外教育文化交流研究、海外中国教育史研究等领域的重要文献。本次发布的学术外译成果,是从这些“家藏”中精挑细选的代表作。这些著作将一种开阔的文化研究视野引入教育研究,形成了把握教育文化生活的独特视角,开辟了中国文化与教育史研究的新路径。这系列研究成果体现了研究的前沿水准、创新价值和国际视野,表明了作者团队建构中国学术话语体系的宝贵努力。

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和中国教育发展成就日益凸显,有越来越多外国学者希望借由学术对话,解读新中国建设优质公平教育的“密码“。丁钢教授强调,教育是复杂性和综合性最强的学科,要理解中国的教育现象,必须以了解中国的文化传统、中国的文化生活为前提。可见,加强中国本土教育文化研究、促进多元文化视域融合、推动中外教育学术交流,不仅是我们为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而应当履行的重要使命,也是中国教育学界对于世界教育发展进步可以做出的贡献。正如当代知名的中国教育研究专家、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教授许美德(Ruth Hayhoe)在《中国教育:研究与评论(四卷本)》英文版的序言中所说,丁钢为西方读者编选这些文章,其愿景是建立中国教育学者与西方教育学者的交往传统,从而达致彼此理解和丰富对话。

郑豪杰总编辑认为,这些著作的英文版由国际知名学术出版机构出版,中英文版图书陆续被世界各地大学图书馆收藏,部分英文电子书被知名学术文献索引数据库Scopus和Wob收录,反映了中国教育研究走向世界的成功探索。这一事件本身也将被记录在教育研究的历史中,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文化现象。

长期以来,我国与以英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之间,存在版权贸易上的逆差。在刘明堂主任看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文化影响力的逆差。通过学术外译拉近我们与世界的距离,走出学术流动的单向困境,应当是学界和出版界的共同使命。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中华学术外译”、“经典中国”、“丝路书香”等项目,积极推动这方面的工作。刘明堂说,在国家大力支持下,教育科学出版社跟斯普林格出版社、博睿出版社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一些出版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促成一大批中国教育研究成果走出国门、远播海外。未来,教育科学出版社愿意起到更好的沟通与协调作用,组织和策划更多的优秀选题,将更多的优秀研究成果推介到国外。

在谈到学术外译的选书标准和实施重点时,张淼女士认为,斯普林格出版社从单纯评价图书内容本身的学术品位和传播价值,到综合考虑图书主题、作者意愿、翻译水准,以及中外出版方的合作关系,也经历过摸索与调整。具体来说,一是应继续坚持选译具有中国特色,而且品质优良的学术著作,向海外传播;二是作者要根据国际学术出版的体例要求,对文本进行修改调整,翻译完成后也需要亲自参与书稿核定、润色等工作,这些都有赖于作者本人的参与意愿和精力投入;三是寻找具有英文学术出版经验的译者来从事翻译,确保翻译质量;四是需要原著出版方显示强烈积极性,处理好相关工作程序和行政事务。

姜琴女士同样认为翻译、沟通和协调是学术外译的重要环节。她介绍说,博睿学术出版社早在19世纪中期就开始出版附带汉字的图书,至今已出版150多种汉学著作,被国际公认为西方汉学研究的权威出版社。因而,该社积累了一支十分专业的译者队伍,为做好中国文化研究成果的对外传播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过去15年中,博睿学术出版社积极开展与中国学者、研究机构和出版机构的合作,面向全球翻译出版中国学者所做的中国问题研究成果,不仅把中国的历史介绍给更多西方人,更让西方了解中国的今天和未来。

吴刚教授在总结致辞中说,当前中国亟须打破与世界在学术交流上的不对等状况,同时,很多国外学者期待阅读用英语表达的中国教育研究,学术外译为突破语言隔阂、促进交流对话搭建了桥梁。他赞赏英文版图书的译者学养丰厚,把原著所包含的思想精准传神地传达给西方读者;另一方面,他也感谢出版社为中国学术成果的对外传播所提供的真诚支持与帮助。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