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检索页>当前

​草根公益组织对于当代中国教育的价值

发布时间:2020-01-01 作者:施剑松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记者 施剑松)公募基金会,100%投入教育,在全国中小学设立了3725间梦想中心,累计培训教师接近10万人次,受助学生达到370万人。这一组关键词和数据简单勾勒出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过去11年走过的路。在第五届中国教育创新成果公益博览会场外的一角,坐在一杯清茶前,基金会理事长潘江雪眼神明亮一如往常。

中国大多数公众对慈善的理解和实践还停留在1对1的资助。但在潘江雪看来,这样的资助行为无法解决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比如,一个地区的教育品质。很多人都认为公益组织的价值就是补缺。潘江雪认为,补缺也有不同的方式,真爱梦想选择去补面向未来的缺。也就是说,如果做公益的时候,尝试把一种服务模式,一种理念变成一种可以发挥更大价值的标准。

潘江雪说,公益组织很大程度上要承担在公共服务领域的创新和试错的责任。很少有人能看到这一点,大家认为你是拿善款做事情的,所以你不能犯错。这最终会导致公益组织越来越保守,没有办法进化,也没有办法进步。

潘江雪说,“我觉得真爱梦想在公益组织里是一个非常罕见的物种,我们选择有挑战性的领域,我们选择用创新的方式,然后我们用一种迭代纠错的方式,自我进化,去做了教育中间比较难做的事情。”

真爱梦想公益基金会最初推出的品牌服务是乡村图书馆,不久之后就转向了素养教育。潘江雪说,我们一开始要赋能当地的老师和孩子自己做,那样我们的压力少。为什么又去做课程?因为发现课程他们不会做。校本课程的课时早放给学校了,可是有多少农村学校能自己开发校本课程。

能上好课和能研发课是不同的能力。对于中国乡村的学校来讲,能开发校本课程的学校少之又少,这就是真爱梦想抓住的学校痛点,也成为基金会与学校合作的蜜点。

“我明年就退休了,我认识你太晚。这些课程让我想起当初做老师的时候那种感觉。你们送来的梦想课程对我们来说可以说是:瞌睡遇到枕头。”在甘南自治州,当地教师进修学院的院长特别激动的说。

补充激励机制是公益组织与公办学校合作的另一个蜜点。公办学校有严格的管束制度,激励措施是单一的。对于教师,有教师晋升和成长的路径,激励就是按照这条线规划好的。但是还有很多老师也需要激励,我们就给了那些在体制内也很优秀的老师一个舞台,给了他一个成长的阶梯,在这个方面也是帮助了体制去培养人。

第三个合作蜜点在于公益组织独特的性质:灵活性和公益性。公益组织在体制之外具有灵活性,公办学校不能打破的制度,对公益组织来讲不是障碍,可以去试去做。公益组织的非营利性,同样使得学校合作顾虑较少。对于学校来讲,跟商业机构合作,有一定的风险,因为收费问题。而公益机构收费比较低或者不收费,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更愿意选择公益机构,这是公益机构投身教育的一个天然的入口。

公益组织为公办学校赋能也并非畅通无阻。虽然真爱梦想合作的公办学校已经达到3750所[1] ,但有两种类型的学校是基金会不愿意合作的。一类是学校管理者觉得公益组织提供的东西挺好的,但跟我没关系,并不想要,也不想动。还有一种,觉得东西挺好的,就拿回去,渐渐地学校就变成了大杂烩。因为校长并不知道自己到底为了什么办学。

11年走下来,真爱梦想遇到的最大的挑战、质疑和痛点是什么?潘江雪说,我们遇到了跟政府一样的问题——做不到均衡。你做不到样样都好,你做不到你服务的每一所学校都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边界”成为真爱梦想管理层这几年思考的重点。边界的核心是把组织的护城河建在哪里?曾经有人建议,既然基金会有梦想有理念,为什么不自己办学呢?潘江雪说,办学校会让基金会变成教育体制的一部分,那样公益组织的优势也就不存在了。所以其实真爱梦想必须要抓住的两个内核,第一我是一个公益组织,第二我是一个教育公益组织。两个加起来就构成了我们的边界。

“根本的边界在于初心。真爱梦想永远要做探索性的事情,而且永远选择做最难的事情。我们从来不怕别人说我们做的不好。哪怕99%都是无效的,但是如果那1%做对了,我们就为中国教育探索出了一条路。我们同样要做中国教育的懒蚂蚁,这个就是真爱梦想的价值所在。”潘江雪说。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